近日,我院肛腸中心副主任醫師石沖接受吉林廣播電視臺《守望都市》欄目采訪,談夏季腸胃健康相關問題。
夏季氣溫攀升、雨水充沛,濕熱交織的氣候為腸道疾病埋下隱患。從中醫視角看,此時人體脾胃功能易受“暑、濕、寒”三重邪氣侵擾——暑熱耗氣傷津,濕邪困遏脾陽,再加上現代人貪涼飲冷、露宿空調房等習慣,極易引發腹痛、腹瀉、嘔吐等腸道問題。
辨證識病 三種常見證型細分辨
媒體報道
濕熱下注型:暑濕之邪侵襲腸道,癥見腹痛急迫、腹瀉如注,糞便黃褐臭穢,伴肛門灼熱、口渴心煩,舌紅苔黃膩。此為“濕遏熱伏”,需清熱利濕。
寒濕內停型:過食生冷致脾陽受損,表現為腹痛喜溫、瀉下清稀如水,甚至夾雜未消化食物,伴四肢發涼、舌苔白膩。治以溫中散寒、化濕止瀉。
食滯胃腸型: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引發,常見腹脹腹痛、瀉后痛減,糞便酸腐難聞,噯氣反酸,舌苔厚膩。需消食導滯、和胃止瀉。
中醫治療 多法并舉護腸道
名醫名科
湯藥調理:濕熱型用葛根芩連湯(葛根解肌退熱,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寒濕型選藿香正氣散(藿香、紫蘇散寒化濕,茯苓、白術健脾);食滯型予保和丸(山楂、神曲消食,半夏、陳皮和胃)。
外治療法:艾灸神闕穴(肚臍)可溫脾止瀉,適合寒濕型;針刺天樞、足三里穴能調節胃腸功能,緩解腹痛;推拿順時針摩腹可促進消化,改善食滯。
食療輔助:馬齒莧煮水代茶(清熱利濕,適合濕熱型);生姜大棗粥(溫中散寒,適合寒濕型);炒麥芽煮水(消食化積,適合食滯型)。
預防有道 中醫 “治未病” 的護腸智慧
名醫名科
飲食有節:忌冰飲、涼菜、隔夜菜,少貪辛辣油膩。多吃山藥、蓮子、炒白扁豆等健脾食材,綠豆湯需煮透少冰,避免傷脾。
起居順應天時:夏季宜 “夜臥早起”,避免熬夜耗傷脾氣;空調溫度不低于 26℃,腰腹可搭薄毯防寒濕入侵。
動助脾運:清晨或傍晚練八段錦 “調理脾胃須單舉” 式,或散步 30 分鐘,促進胃腸蠕動,忌大汗后即食冷飲。
外邪早防:注意飲食衛生,生熟食材分開處理;淋雨或受涼后,及時喝生姜蔥白湯驅寒,阻斷邪氣入里。
中醫護腸的核心,在于順應夏季 “陽浮于外、脾陰內伏” 的生理特點,通過祛邪不傷正、扶正以祛邪,讓脾胃在濕熱季節保持健運。若出現持續腹瀉、高熱等癥,需及時就醫,辨證施治方能藥到病除。
內容來源/吉林廣播電視臺
初 審/畢航奇
復 審/王 爽
終 審/郭家娟
醫院地址
紅旗院區:長春市工農大路1478號 0431-86178018
經開院區: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圳街185號
兒童診療中心:0431-81953838
婦產診療中心:0431-80568666
治未?。」芾碇行模?、針灸推拿中心:長春市工農大路工農南胡同177號
農安分院:農安縣燒鍋鎮長白公路與東盛路交匯處 0431-81877999
二道分院:二道區東河東路4999號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白山醫院:吉林省白山市渾江區長白山大街3052號 0439-5080906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定西醫院: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解放路31號 0932-82133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