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系,從來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彼此信任、共同奔赴的溫暖旅程。在揚中市人民醫院十病區,一場關于生命守護的“雙向奔赴”悄然上演——74歲的退伍老兵惲老在車禍后歷經生死考驗,而醫護團隊的精準救治與家屬的傾力配合,最終鑄就了這段感人至深的醫患情誼。
突發車禍,老人頻繁哈欠
5月18日,74歲的惲老在與戰友相聚途中遭遇車禍,被送往市人民醫院救治。初步檢查顯示,老人精神狀態尚可,CT檢查也僅發現多處輕微骨折和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
救治中
然而,多學科急會診時,心胸外科副主任王建平敏銳地發現:老人雖神志清楚,卻頻頻打哈欠。這一現象引起了他的警覺,當即測量老人血壓,結果僅有77/44mmHg——表面平靜之下,可能存在未被發現的嚴重內出血點,若不加以控制老人有失血性休克風險,治療刻不容緩!
醫院立刻啟動DSA導管室,王建平主任為老人實施緊急血管造影。結果證實:老人右側髂內動脈及左側髂內動脈分支均發生破裂出血。王建平主任爭分奪秒,經過近兩小時緊張手術,通過“髂內動脈栓塞術”成功將兩處破裂血管精準封堵止血。術后老人血壓迅速回升至129/64mmHg,血氧飽和度達100%,轉危為安。
重癥肺炎,護理團隊傾注心血
術后經ICU一夜觀察,惲老順利轉入十病區。隨著治療的開展,老人狀態好轉,然而術后三天,老人卻出現了低氧血癥。
進一步檢查發現,惲老合并重癥肺部感染,加之其本身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恢復進程受阻,這讓家屬不由擔心起來,有部分探視的親屬建議轉院治療。
王建平主任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動態調整治療方案,并邀請上級醫院專家前來會診。面對家屬的疑問和擔憂,他總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解釋專業知識,讓家屬能夠安心、理解。
護理團隊的工作更是傾注了心血。每兩小時一次的翻身,對惲老這樣多處骨折患者來說是巨大的挑戰,甚至讓老人心生恐懼。護士們總是面帶微笑地俯身安慰:“惲老,別怕,我扶您。”說著便穩穩地環抱住老人,小心翼翼地幫助他完成翻身。老人無法承受常規的拍背排痰,護理團隊便巧妙運用專科的氣道濕化技術,既減輕患者不適,又有效降低了感染風險。每天兩次的氣壓泵治療,他們不厭其煩地按時進行;對于踝泵運動的指導,更是一遍遍示范,鼓勵惲老多多練習。
惲老的家屬始終陪伴在側,不離不棄。老人住院期間,他們堅持一天不落的陪護。只要是可能改善老人病情的舉措,他們都全力支持,醫護人員教授的康復訓練方法,他們也認真學習,再悉心指導老人完成。
在醫護、家屬的共同努力下,兩周后,惲老的肺部感染得到成功控制。
這份特殊的禮物,既是褒獎也是鞭策
佛心
感謝信
讓十病區全體醫護意想不到的是,這份醫患情誼并未就老人康復出院畫上句號。那些在醫護人員眼中“份內”的工作,被惲老及家屬記在心里。不久,家屬專程送來一份給全體醫護的特別禮物:一封手寫感謝信、一盒印有不同贊語的定制水筆,以及一幅書法斗方“佛心”。
其中簽字筆上印有不同的贊語:“人美心善”“德才兼備”“醫者仁心”……
面對這份飽含深情的禮物,護士長童暉說:“我們只是盡了自己的職責。惲老能康復得這么好,家屬的日夜陪伴、傾力配合同樣功不可沒。是大家的同心同德,才創造了這個溫暖的結果。”
來源:紫牛新聞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