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吳萍
83歲的廖奶奶因肺部感染后身體虛弱,臥床不起且情緒低落,對醫護人員充滿抗拒。然而,在武漢市東湖醫院呼吸內科醫護人員的個性化治療與暖心護理下,她不僅逐漸敞開心扉、積極配合治療,還能下床坐輪椅到戶外活動,甚至大方同意拍照留念。這場從抗拒到接納的轉變,見證了人文護理的溫暖力量。
廖奶奶退休前是一名教師,前段時間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療,雖轉危為安,但身體依舊虛弱,臥床不起,生活無法自理。為了加快身體恢復,7月初,她來到武漢市東湖醫院呼吸內科接受住院治療。
剛入院時,廖奶奶情緒十分低落,總是緊閉雙眼,對他人的詢問毫無回應,表情淡漠,并且對醫護人員的靠近表現出強烈的抗拒,還時不時發脾氣。由于長期臥床,她的頭發滿是汗漬和污漬,部分已嚴重打結成團,長長的指甲也參差不齊。
醫護人員幫患者清洗頭發 通訊員供圖
針對廖奶奶的情況,醫生為她制定了個性化治療方案,護士長艾玉蘋也召集護士們共同研究對策。她們首先努力勸說廖奶奶接受了一次特殊護理,為她在床上清洗頭發、修剪指甲。操作過程中,護士們小心翼翼地在她頸后墊上防水墊,用溫水浸濕毛巾反復擦拭頭發,耐心梳理打結的發團;修剪指甲時,邊剪邊密切觀察她的反應,將指甲修剪得圓潤整齊。
在日常護理中,護士們每次進病房都會主動熱情地和廖奶奶打招呼,細心觀察她的狀態;翻身、擦拭身體時,動作輕柔又迅速,以避免讓她感到不適;輸液前,會詳細講解藥物的作用;霧化時,耐心指導她調整呼吸節奏,手把手教她正確使用霧化器,結束后還不忘遞上溫水,叮囑她漱漱口。
無論廖奶奶是否回應,大家都始終耐心地鼓勵她:“您就把我們當垃圾桶,有什么不開心就都跟我們說,把情緒宣泄出來,垃圾丟出去了才會舒適。您每天都在進步,真的很棒?!?艾玉蘋還與廖奶奶的家屬進行了深入交流,希望家屬能多給予她鼓勵與肯定,用積極的態度陪伴她度過這段艱難時光。
漸漸地,廖奶奶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她從最初的抗拒治療、沉默不語,逐漸變得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不僅會主動提出需求,甚至還能和大家開玩笑,話語也多了起來,身體狀況也隨之逐漸好轉。如今,她已經能夠每天下床坐上輪椅,在病區內緩慢活動。
艾玉蘋表示,人文護理不僅是對患者身體的照料,更是對其心靈的呵護。它能讓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溫暖與尊嚴,在絕望中重燃希望之火。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