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關嶺縣的山路上,福農小學的楊浩宇坐在爺爺的三輪車里。筐中玉米隨著顛簸作響,爺爺要翻兩道山梁,趕兩小時路去集市。不遠處,花江峽谷大橋的塔吊亮著燈——這座即將通車的“世界第一高橋”,625 米的落差讓它像架在云端的鋼鐵巨人,在它背后,則是貴州這邊山脈縱橫的大地上,數以萬計的橋梁——每一座,都承載著“天塹變通途”的希望。
“等橋通了,三分鐘就到對岸。”楊浩宇數著日子。而另一座“橋”也悄然在山谷間架起的一條條通途。:2025年6月,東風日產“陽光關愛?i 讀計劃”在福農小學落成全國第20間閱讀室,并捐贈了2000冊全新圖書新書中,而這些琳瑯的新書里,就有他想看的橋梁繪本。
鋼鐵之橋:重組空間的希望
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126萬個山頭間矗立著3萬多座橋梁,全球百大高橋近一半在此,成就了“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美譽。從北盤江大橋到花魚洞大橋,這些橋梁不僅縮短了路程,更改變了生活——山里的農產品能更快出山,城里的資源能及時入村,孩子們眼中的“遠方”不再模糊。
花江峽谷大橋的建設,是無數貴州橋梁故事的延續。它不僅是工程奇跡,更承載著“天塹變通途”的期盼,讓像楊浩宇這樣的孩子,第一次覺得山外的世界觸手可及。
書頁之橋:點亮夢想的通途
幾個月前,福農小學的舊閱覽室還曾只有幾十本陳舊圖書,難以滿足300多名學生的需求。新啟用的閱讀室里,兒童繪本、文學名著、科普讀物一應俱全,配套的多媒體設備能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副校長劉應輝說:“讓孩子養成讀書習慣,是對他們一生最好的投資。”
在這里,孩子們用木塊搭建“心中的橋”,在閱讀課上近距離體驗汽車模型。參觀花江峽谷大橋時能說出專業術語,看《大國航天》的時候能夠提到以后“要好好念書,以后也要做出了不起的貢獻”。校長韋元武觀察到:“孩子們主動翻書、記筆記,變化特別明顯。” 閱讀正成為他們通向廣闊世界的另一座橋。
十八年堅守:“搭橋人” 的長效實踐
東風日產“陽光關愛”公益IP始于2008年,十八年來走過18個省份,開展69站活動,公益里程超10萬公里,惠及超100萬師生。2019年“陽光關愛·i讀計劃”啟動后,從單純捐贈圖書升級為打造可持續的閱讀空間,引入戲劇、詩歌等多元課程,已捐近7萬冊圖書,開展超610節閱讀課。在上關鎮福農小學副校長劉應輝看來,能讓這些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這是對他們一生最好的投資”。
在貴州,東風日產不僅多次開展“陽光關愛公益”項目,還推動過精準扶貧、捐資助學等公益項目,像“搭橋人”一樣,用點滴行動在群山間架起“看不見的橋”。橋梁重組空間,閱讀點燃夢想。當花江峽谷大橋的鋼索映著陽光,當閱讀室的書頁翻動著聲響,這兩座橋正共同拓展著鄉村孩子的人生半徑。東風日產“陽光關愛公益”用十八年的堅守證明,真正的公益不僅是物資的輸送,更是用閱讀為孩子們搭建起通往未來的永恒通途,讓每個純真夢想都能在書香中啟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