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制造業向智能化、個性化轉型,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憑借其獨特優勢,正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面對快速增長的產業需求,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顯得尤為迫切。
據行業預測,到2027年,我國增材制造領域人才缺口將達到10-20萬。為應對這一挑戰,國內高等教育體系近年來正積極布局增材制造專業(專業代碼080217T),形成了從985高校到應用型本科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高校專業建設蓬勃發展,形成差異化培養路徑
自2021年教育部首次批準設立增材制造工程本科專業以來,該專業在國內高校的發展勢頭迅猛。開設院校數量已從最初的1所(河南新鄉學院)激增至目前的23所,覆蓋了從頂尖研究型大學到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廣泛層次。對于有志于投身先進制造領域的學子而言,這23所院校提供了多層次的學習平臺。
專業開設年份
開設院校
2021年
河南新鄉學院
2022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銅陵學院、蚌埠學院、文華學院、西安思源學院
2023年
西北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理工學院、安徽科技學院、南昌航空大學、山東建筑大學、湖北汽車工業學院、西華大學
2024年
成都工業學院、江蘇科技大學
2025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北大學、濟寧學院、河南師范大學、蘭州工業學院
在專業定位上,各高校依托自身優勢學科和區域產業需求,形成了差異化的培養路徑:頂尖研究型大學(如哈工大、西工大、南航等)側重于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前沿領域的增材制造技術研發與創新人才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如河北科大、南昌航院、山東建筑等)更注重技術應用、工藝開發及與地方產業(如汽車、模具、建筑等)的結合,培養面向生產一線的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熱度攀升,選才注重學科基礎
增材制造專業的報考熱度持續上升,招生門檻也呈現整體抬高的趨勢。頂尖院校的錄取分數線通常在較高分段,而應用型本科及部分民辦院校的門檻相對更具包容性。值得注意的是,該專業對學生的數理基礎和工程素養要求較高,許多高校(如南昌航空大學、成都工業學院、南京工業大學等)在招生時明確要求考生選考“物理+化學”科目。
實踐平臺支撐創新,校企協同賦能教學
增材制造是一門高度依賴實踐的技術學科。先進的設備平臺是保障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關鍵基礎,也深刻影響著學生的設計思維與創新能力。河北科技大學現代集成制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教師深有體會:“(增材制造技術)徹底改變了傳統制造對設計思維的束縛。它讓師生在課程(如逆向工程、先進制造技術、創新方法)中敢于進行個性化創新設計,不再因傳統加工困難而回避復雜異形件,真正實現了‘所想即所得’。”
在構建這些實踐教學與科研平臺的過程中,高校與設備廠商的緊密合作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河北科技大學自2004年起持續引入并應用三帝科技旗下隆源成型的SLS激光3D打印設備,服務于其材料成型研究和教學實踐,教師反饋設備運行穩定可靠,為學科創新提供了堅實支撐。據了解,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等院校也購置了三帝科技的工業級3D打印設備,用于教學研究及區域產業需求對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展望:多元化支持促人才供給
面對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龐大人才缺口,高校的增材制造專業建設仍需持續深化和多元化支持。除了政策引導和師資建設,設備供應商提供的先進硬件平臺及配套的工藝技術支持服務,已成為支撐這一新興領域創新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一環。這種深度的“產教融合、校企協同”模式,將持續推動增材制造教育的創新發展,為填補行業人才缺口、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儲備。
南極熊近期熱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