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0日,由《長安》雜志社、民主與法制時報、四川日報、四川新聞網、四川法治報等6家媒體組成的采風團走進宜賓,深入江安縣、南溪區、翠屏區等地,實地調研平安建設與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
在三天緊湊的行程中,記者們見證了“訂制調解”化解鄰里糾紛的巧思,體驗了“心悅橙鄉”心理服務的溫情,更感受到科技賦能基層治理的澎湃動能。
心理服務"小切口"
做活治理"大文章"
“您最近睡眠情況如何?”在江安縣社會心理服務中心,心理咨詢師正通過“心悅橙鄉”智慧平臺為村民進行遠程疏導。
這個占地1700平方米的服務中心,藏著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國家樣板"。1300名心理專家組成的服務團隊,創新開展心理服務"八進"活動,將“心理疏導+矛盾化解”的閉環管理延伸至城鄉每個角落。2023年,該中心榮獲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優秀案例。
“訂制調解”巧解千家結
“智慧中樞”守護萬家安
四面山鎮綜治中心的“糾紛調解超市”令人耳目一新。這里推行“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專家接單”的訂制服務,婚姻家庭、土地糾紛等“疑難雜癥"都能找到對口調解員。
鎮黨委書記于中平,指著墻上的流程圖介紹:“‘三訂服務’讓調解成功率提升至97.5%,我們司法所去年獲評全國模范。"在江安縣綜治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矛盾糾紛化解數據。
這個歷經三次迭代的"智慧中樞",通過"四單管理"機制年內化解糾紛5134件,減少訴訟案件1849件。“有糾紛到綜治中心”已成為當地群眾共識。
南溪區仙源街道江嶼社區的“雙網合一”模式同樣亮眼。社區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46名微網格員活躍在樓棟間,創新“三議兩評兩公開”機制讓居民真正成為社區主人。
社區書記展示著“我幫您”熱線記錄本:“51件訴求全部閉環處置,小事不出網格已成現實。”
科技賦能構筑平安防線
"最小單元"守護最大安全
翠屏區公安分局的“巡防處”改革令記者們印象深刻。無人機巡航畫面實時回傳指揮中心,鐵騎隊員5分鐘內可抵達城區任一角落。數據顯示,改革后主城區刑事案件下降73%,街面侵財案件破案率提升41.7%。
在合江門派出所,70名“翠屏安”志愿者與6個最小應急單元構成立體防控網。所長演示著防暴器械組合戰術:“這支‘百姓隊伍’去年協助處置突發事件12起,成為守護網紅打卡地的‘平安哨兵’。”
走進翠屏區“智慧矯正中心”,VR教育室里矯正對象正體驗沉浸式法治課。該中心整合三大平臺數據,通過“電子圍欄”實現動態管控,社區矯正對象再犯罪率連續三年保持為零。
市委政法委專職委員李敏表示,宜賓將持續深化“專業+機制+大數據”治理模式,努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宜賓樣本。據悉,此次采風活動挖掘的基層創新案例,有望通過中省媒體平臺推廣報道,為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宜賓建設注入新動能。
來源:宜賓政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