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正式確認,王毅外長將于7月10日至11日赴吉隆坡,出席東盟系列外長會議。另據法新社報道,美國務卿魯比奧也于7月8日啟程到馬來西亞兩天,參與亞細安外長會議。所以就出現一個懸念:王毅與魯比奧是否會借此機會舉行面對面會談?
這場會面的“首次”標簽本身就自帶看點。魯比奧上任近半年,訪華行程至今空白,王毅是他迄今唯一尚未當面交鋒的主要大國同行。這半年里,兩人唯一的“互動”就是1月24日那通電話,開場白就直奔臺灣火藥桶——魯比奧對所謂“脅迫”表達“嚴重關切”,王毅則甩出一句“好自為之”。如今從電波轉到線下,吉隆坡的會議室里,這種直來直去的風格怕是不會收斂半分。
更有意思的是魯比奧的身份。這位可是頂著“中國制裁政客”頭銜入主國務院的。被制裁者主動尋求見面,本身就構成一種微妙的矛盾張力。美方一面在臺海、科技圍堵等議題上持續加壓,一面又急著派財長貝森特喊話“幾周內重啟經濟對話”。魯比奧此行目標很直白:逼中國盡快回到美方設定的談判桌上來。這種“一手揮大棒、一手遞請柬”的姿態,中方早已洞若觀火。
中方手中的籌碼分量不輕。美方在通脹壓力與經濟風險下,對華溝通需求明顯迫切。中國只需穩住陣腳,談判的時機與條件自然水漲船高。王毅那句“好自為之”的潛臺詞,此刻依然適用:談可以,但按中國節奏來,別指望靠施壓就能讓北京就范。
吉隆坡現場更有另一關鍵伏筆,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確定在場。當美國試圖在亞太撬動“小圈子”圍堵中國之際,中俄外長并肩而坐的場景,本身就構成無聲的戰略對沖。魯比奧要單刀赴會直面中俄兩大外交強手,這場“二對一”的過招,美方想主導議題絕非易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