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多地持續高溫,多地出現熱射病病例,“熱射病前兆、發病癥狀、急救措施”這些關聯詞上了熱搜,今日又有新聞報道稱河南信陽一名37歲快遞員因熱射病不幸離世。
每年夏季似乎都有熱射病發生,可它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一般人感到炎熱難耐時本能就會尋求降溫,為何竟發展到致命的程度?是患者忽視了身體信號還是高溫的影響讓人難以察覺?抑或一旦突破某個臨界點情況便會迅速失控?……《看呼吸》小編采訪了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急診ICU副主任醫師潘龍飛教授。
倒下前曾說“不舒服”……典型延誤治療導致的悲劇
“熱射病的最初狀態和感受可能和中暑差不多, 比如頭暈、喘不上氣,因此人們大都以為是普通中暑。我們去年就曾遇到過類似病例,有個小伙子被同事送來時渾身滾燙、意識模糊,查體溫飆至41.8℃,雖經全力搶救仍不幸離世。”
潘教授痛心地說,這都屬于典型的熱射病延誤治療導致的悲劇,從出現癥狀到死亡,最快可以在3小時內,如果當時能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結局可能完全不同。
熱射病到底怎么發生的?為何會發展到致命的程度?
潘教授告訴我們熱射病的發生簡單理解就是人體的體溫調節系統崩潰了。
“舉例說,比如環境溫度>32℃,并且濕度>60%,這時人體通過汗液蒸發的散熱效率就會開始下降,此時若持續暴露在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人體的核心體溫就可能以每小時1-2℃的速度飆升,一旦人體核心體溫超過40℃后,就可能直接引發腦細胞水腫、蛋白質變性(如橫紋肌溶解)和多器官衰竭。”
“為什么會致命,首先要理解從開始代償到‘失代償的臨界點’,比如當普通中暑時,人體會通過大量出汗(每小時可達2-3升)嘗試降溫。但是當脫水超過體液總量的15%時,循環系統就崩潰了,汗腺功能衰竭,進入了‘無汗期’,此時體溫就失去調控了,進入不可逆的惡性循環。”
熱射病早期為何容易被忽視或難以察覺?
“絕大多數人對熱射病的癥狀遞進存在認知盲區,比如熱射病的早期階段癥狀多為頭暈、口渴、多汗等,這些癥狀常被誤認為身體疲勞了,或是普通中暑,這時患者常常是自行減少活動,但未采取及時的降溫措施,又或者是錯誤的降溫措施,新聞中這個小伙子的措施是‘喝冰飲料’,這是錯誤的,起不到降溫效果,反而還容易導致其他急性病,如胃腸道痙攣、心肌梗死等。”
潘教授提醒我們,熱射病進入癥狀遞進時有一個危險信號,就是“皮膚從多汗轉為干燥灼熱”,這是身體在提示我們汗腺衰竭了,患者這時有可能意識模糊,但還是能夠行動,有這些表現細節要高度警覺,要立即就醫,不要錯過黃金救治期。
“被多數人忽視或難以察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還在于一些人群的特殊性。以老年人群為例,這部分人是熱射病的經典型患者,可是老年人本身就因體溫調節中樞退化,加之許多人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神經病變),導致感知能力下降,這些人可能已處于高熱狀態,自己卻沒有什么不適感,就難以察覺;另一個很大的群體就是勞力型患者,這些人多為青壯年,他們誤以為自己體能好,不容易中暑,去年夏季我們還遇到在軍訓中劇烈運動時突然意識喪失的學生,就是熱射病,實際上在暈倒時已經發生了腦損傷。”
病情失控有三個關鍵轉折點,不能做錯!
潘教授告訴我們,有三個很關鍵的轉折點不能做錯,做錯就可能導致病情失控。
“一、注意是否還處于密閉空間,這是一個陷阱,比如桑拿房、無空調的車間等場所,這些場所的濕度常常可達到90%以上,體感溫度可比實際溫度高5-8℃,更加加速熱量蓄積,造成病情失控,要迅速遠離這樣的密閉環境。”
“二、有些人在緊急關頭會很慌亂,可能會擅自用一些藥物來試圖緩解癥狀,比如以為頭暈、意識模糊、無力是感冒,就用上抗組胺藥(如感冒藥),以為大量排出體液就能緩解,就用上利尿劑,以為焦慮、恐慌時鎮靜就能緩解,因此有的還可能用上抗抑郁藥等,但殊不知這些藥物都會抑制排汗或加重脫水,風險很大。通常第一、二條還具有疊加效應。”
“三、多數人在采取急救措施時會掉入誤區,如錯誤降溫。有些人用酒精擦浴,但這可能引發寒戰產熱,還有的人給患者大量喂冰水,這都是致命的錯誤案例,我們還曾救治過某工地中暑的工人,工友集體用白酒給他擦身降溫,結果加速血管擴張導致休克;補水不能在患者意識不清時進行,容易導致嗆咳、窒息;還有冰敷,如果敷的位置是非大血管部位(如腹部),易致凍傷。”
潘教授特別提醒我們,中暑時,應首先脫離高溫高濕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場所,可以轉移到空調房。自救的重點是快速降溫。補水同時要適當補充電解質,比如淡鹽水。有條件的用冰袋敷脖子、腋窩、大腿根(每10分鐘換位置防凍傷)物理降溫,用20℃左右的水擦浴(比冰水更安全)。在采取降溫措施的同時,盡早前往醫院。而對于已經出現意識障礙、抽搐等的患者,應進行通風降溫的同時,呼叫120送醫,另外還要注意觀察呼吸心跳。對于昏迷病人,還有防止嘔吐物窒息。
掃碼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專家簡介 潘龍飛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臨床研究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急診分會急診信息化建設與智慧醫療專委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急診專委會委員、縣域醫共體急救醫學工作委員會常委,中國藥學會應急與保障專委會委員,海醫會青委會委員,陜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委,陜西省醫學傳播學會急診急救專委會副主委,陜西省醫促會急救與復蘇專委會副主委;教育部同等學力研究生考試命題專家;中國醫學傳播學教學聯盟副秘書長。《中國急診急性心衰單元建設與管理專家共識》執筆人,《高甘油三酯血癥性急性胰腺炎診治急診專家共識》、《中心靜脈導管沖管及封管專家共識》、《烏司他丁用于臨床常見急危重癥的專家共識》、《基于藥代動力學的臨床常見藥物急性中毒血液凈化治療共識》執筆人兼通訊作者。擅長多種危重癥尤其急性胰腺炎、MODS、急性中毒的救治。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張彥
此內容為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依據
1
2
3
看呼吸
權威實用的
呼吸科普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