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應急廣播
在副熱帶高壓的掌控下,未來一周,我國北方大部暑熱升級,黃淮、華北等地將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總體來說,東北、華北是悶蒸桑拿的感受,西北則以干熱暴曬為主。
最近,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醫院接診的熱射病病例增多。熱射病死亡率高,出現中暑癥狀后千萬別大意。
什么是熱射病?
只有在室外才會“中招”嗎?
該如何科學防治?
熱射病可致
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熱射病是因高溫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效,體內熱量過度蓄積引發的致命性疾病。
該病最可怕的是,從輕微中暑發展到致命性熱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幾小時,患者會出現意識模糊、抽搐、無汗、高熱等癥狀,不及時救治,將導致不可逆的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熱射病分為勞力型和經典型:
勞力型常見于在高溫環境下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的人群。
經典型多發生于年老體弱、患有慢性疾病或體溫調節功能失衡等的人群。
只要不出門曬太陽
就不會得熱射病嗎?
熱射病不僅易發生于戶外陽光暴曬環境下,長時間處在密閉、通風條件差的環境下,也容易得熱射病。
近日,江蘇常州71歲的楊女士因高溫天在家用艾葉泡澡陷入昏迷,被家人送醫后診斷為熱射病。
前不久,浙江78歲的張大伯因空調故障,僅靠風扇散熱,不久后在家中昏迷,體溫高達40.5℃,入院后經30分鐘的緊急處理,張大伯逐漸清醒。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賀明軼表示,部分老年人因節儉或行動不便,夏季不愿使用空調或風扇,長期處于悶熱封閉的室內,極易發生熱射病,家人需關注并重視。
此外,一些人習慣讓產婦在坐月子時不見光、不通風、不吹空調。但是,在室內悶熱、濕度大又不通風時要提高警惕,謹防熱射病發生。
不慎“中招”怎么辦?
可通過三步緊急處理方法來解決:
脫離
迅速讓患者脫離高溫、高濕環境,將其轉移至通風陰涼處,有條件的可將患者轉移至有空調的房間,建議室溫調至16℃至20℃。
降溫
持續進行降溫,用冷水為患者擦拭皮膚、冰敷等。
防止誤吸
當患者陷入昏迷,應將其頭偏向一側,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氣道內分泌物,防止誤吸。
如何預防熱射病?
減少高溫暴露
避免長時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進行體力勞動,或在高熱的環境下進行劇烈體育運動,做好防曬與降溫,并及時補水。
識別預警信號
若出現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中暑先兆癥狀,或體溫升高(≥38℃)、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情況,需立即停止活動,轉移至陰涼通風處降溫、補水,如癥狀無緩解應及時就醫。
重視高危人群
老人、兒童、孕婦、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病的人群,是熱射病高危人群,需格外注意防暑,家人應做好照護,避免其單獨在高溫環境中活動。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對于熱射病來說
早期預防是關鍵
應盡量避開高溫時段
進行戶外活動
外出需做好防暑防曬措施
如出現中暑癥狀
應及時轉移至陰涼通風地帶
情況嚴重需立即就醫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央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