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位于蕪湖無為市的引江濟淮鳳凰頸泵站改造工程,仍在科學籌劃加持下安全穩步推進。7月7日,現場監理單位負責人孫強向大江資訊記者介紹,泵站樞紐自動化控制系統正緊鑼密鼓安裝,預計7月底可完成并隨即開展機組啟動驗收,更令人振奮的是,屆時安徽省內大型泵站首臺真正意義上的巡檢機器人將正式“上崗”,按照預定線路定時開展站內巡檢,將助力該樞紐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運行管理再上新臺階。
安徽省鳳凰頸排灌站,是西河巢湖流域防洪、排澇、灌溉關鍵控制性工程,自上世紀90年代建成以來一直享有“八百里皖江第一大站”的美譽。引江濟淮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標志性工程,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
其選擇改造鳳凰頸排灌站作為引江濟淮兆西河輸水線路上的渠首引江樞紐,在保留老泵站原設計排澇、灌溉功能和規模的基礎上,新增引江濟淮規劃的穩定引江功能,旨在打造一座集防洪、排澇、引江、灌溉多重功能于一體,統籌水資源優化配置、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等多重使命的現代化綜合利用水利樞紐。
在鳳凰頸排灌站和“一號工程”的引江濟淮雙重加持下,鳳凰頸泵站改造工程自開工以來一直受到業內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日,記者一行踏進施工現場便發現,工程主體建筑外觀與5月中旬相比有了很大變化,新建泵房外立面裝飾涂層已基本噴涂完成,顯得更加恢弘大氣。
在無人機航拍視角下,前池、新建泵房、壓力水箱、改造后的老泵房和新建管理房等建筑物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靜待著正式入列西河巢湖流域防洪排澇工程方陣;在泵房內部,工人正在輪班實施吊頂安裝、地磚鋪砌等裝飾裝修工作,施工場面整潔有序,已成功調試的六臺套水泵電機嚴陣以待,隨時可以接受調度指令開機排澇或引水抗旱。
工程總承包單位現場負責人王茂松同孫強一道扎根現場持續護航著施工進展,隨時對一些細節提出技術指導,以期后續工程精益求精、盡善盡美。
王茂松告訴記者,今年6月,為應對預報的多輪強降雨,鳳凰頸樞紐按照省水利廳和省引江濟淮集團的調度指令及時開啟閘門,充分利用西河水位高于長江水位的有利條件進行自排預降西河水位,“6月3日至23日,我們累計排水量近一億立方米,這也標志著鳳凰頸樞紐已經初步發揮了社會效益。”6月下旬,受上游降雨影響工程區長江水位上漲,已不再具備自排條件,泵站樞紐及時關閉了閘門以防江水倒灌,工作重心轉向防洪擋水和尾工施工。
孫強介紹:“與傳統水利樞紐相比,我們改造后的泵站將配置一套智能化程度很高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待安裝完成后運行管理人員可在中控室通過計算機和電子大屏實現設備集中操控和全方位在線監測。工作人員可以隨時快速調取任意時間段的運行記錄并生成報表,極大提升了日常運行管理和故障排查分析效率。”
本樞紐建成后還將有一個“驚艷”的亮點,安徽省內大型泵站首臺真正輪式巡檢機器人,將在鳳凰頸樞紐工作。據介紹,輪式移動巡檢機器人可以按照預設的程序路徑,通過物聯網控制電梯和電氣設備間電動擋鼠板,行駛到各個關鍵設備點讀取設備運行數據,大幅提高樞紐運行可靠性,將管理人員從繁雜的日常巡檢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效降低運行管理人員投入成本,預計自動化系統安裝調試完成后該機器人即可‘到崗履職。
王茂松信心滿滿地表示,隨著自動化設備安裝和裝飾裝修尾工穩步推進,鳳凰頸樞紐建成投運指日可待,這標志著引江濟淮工程雙線引江的格局已然形成,國家部委批復的功能和規模將得以全面實現,潤澤皖豫的工程效益將得到完整發揮。
信息來源 大江資訊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以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蕪湖江北網的立場,轉載本文的目的僅用于傳播相關信息,未作任何商業用途。若有侵權,請文末留言聯系我們。—— 蕪湖江北網工作室
承接各類包車業務(19坐39坐55坐)車型等,主要紅白喜事包車,學生用車,單位通勤用車,團體包車,旅游包車,電話:139 6635 4818 閔師傅
01
02
03
公 眾 號 丨蕪湖江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