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暑假,追光動畫制作的動畫片《長安三萬里》,最終斬獲18.24億票房,是那一年暑期檔最大的黑馬。今年暑假,《長安三萬里》原班人馬打造的《聊齋:蘭若寺》如期上映,品質還是一如既往的好,這是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
兩部電影都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長安三萬里》以唐詩和盛唐歷史為背景,聚焦李白、高適等詩人的生平;《聊齋:蘭若寺》則取材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呈現六個風格迥異的志怪故事。兩部電影都采用了現代動畫技術還原古典美學,比如《長安三萬里》的盛唐氣象,《聊齋:蘭若寺》的宋畫風與毛氈動畫。
《聊齋志異》采用別出心裁的 “1+5” 結構,主線故事是《井下故事》:年輕書生蒲松齡行路遇險,無奈夜宿蘭若寺 。這個蘭若寺看似荒廢破舊,卻暗藏玄機。蒲松齡被一只蛤蟆和一只烏龜抓到了一口奇異的古井底,這兩只精怪正在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故事對決,逼迫蒲松齡評判故事的好壞。
在這個幽森的井底,蒲松齡的視角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通往五個經典聊齋故事的大門:《嶗山道士》《蓮花公主》《聶小倩》《畫皮》《魯公女》五個篇章依次展開,每個故事都風格迥異,卻又共同編織出聊齋世界的光怪陸離。
從《嶗山道士》的毛氈質感,到《蓮花公主》的奇幻建筑;從《聶小倩》的驚悚氛圍營造,到《畫皮》的古典凄美,再到《魯公女》的宏大亡者世界,每一個篇章都有獨特的美術風格。《聊齋:蘭若寺》突破傳統水墨留白風格,采用高精度建模與動態光影技術,打造出層次分明的奇幻景觀。
比如在《蓮花公主》篇中,導演以“萬椽相接”的疊閣重樓構建超現實空間,建模精度與光效渲染達到了《深海》和《哪吒2》的級別,單場景制作成本超千萬,卻僅呈現于25分鐘的片段中。影片的配樂同樣可圈可點:在緊張刺激的情節中,急促的鼓點、尖銳的弦樂,瞬間將觀眾的神經緊繃起來。
非著名娛評人吳清功指出:不同篇章根據獨有的風格特點,采用了與之相匹配的音樂元素,使觀眾在聽覺上也能更好地沉浸于聊齋世界,與畫面共同構建起一個全方位的視聽盛宴。《聊齋:蘭若寺》是追光動畫在中式志怪題材上的一次大膽探索與創新。它以獨特的敘事結構、多元的畫面風格、深刻的主題內涵和出色的音樂表現,為觀眾呈現了一個美輪美奐、充滿魅力的聊齋世界。
“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在《聊齋志異》的世界里,奇花異草與酒香常伴,即使黑夜無光,也有幽微的明亮。這是一個人、鬼、妖、仙并存的奇異世界,充滿了浪漫、驚悚、溫情與奇幻,《聊齋:蘭若寺》為我們開啟一場中式志怪美學的銀幕綺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