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隱飲 電影治愈生活。
提起蒲松齡的著作《聊齋志異》,大家都非常熟悉。
這部跨越了百年時光的志怪經典小說集,共有491個故事:故事中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有光怪陸離的角色,有書生與狐妖的露水情緣,有凡人跨越生死的執念,更有對世道人心的犀利洞察,在中國文學史上是非常獨特的存在。
如何用動畫電影的形式,呈現 蒲松齡筆下光怪離奇的志怪世界呢?
在這個夏天,追光動畫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喜的答卷。
《聊齋:蘭若寺》
2023年,追光動畫的《長安三萬里》以高適的視角串聯起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等人的命運沉浮,構建起波瀾壯闊的歷史詩篇長卷。
《聊齋:蘭若寺》由《長安三萬里》原班人馬打造,以另辟蹊徑的“1+5”敘事結構,用主線《井下故事》串聯起《聊齋志異》里5個經典篇章:《嶗山道士》《蓮花公主》《聶小倩》《畫皮》和《魯公女》。
全片六種風格,六個導演,做好這一部電影,難度大概約等于制作六部電影。
這會不會給幕后制作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戰?
據制片人宋依依透露,《聊齋:蘭若寺》之所以采用了這種短故事集的形式,是想盡可能地原汁原味展現《聊齋志異》的故事。
在影片開頭,蒲松齡夜宿蘭若寺,被蛤蟆精與烏龜精攔下,評一評誰的故事更為精妙。一方古寺、一棵老樹、一口深井,成為了跨越時空的見證者。
觀眾跟隨片中的蒲松齡先生,一起去體會人妖殊途的糾葛、真情與假意的迷局、熾熱愛戀與幽幽怨恨的復雜交織,在故事中洞見真實的人心百態。
作為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在制作過程中,創作團隊從中國古詩詞、繪畫、建筑與戲曲中汲取靈感,以還原古典意蘊。
在《聊齋:蘭若寺》中,“嶗山道士”篇獨特的毛氈藝術風格分外搶鏡,片中角色+場景的毛發量以“千萬根”為單位起步,15分鐘“含毛量”的渲染量,相當于一部長片的渲染量!
這個故事圍繞魏晉時期慕名求仙的王承,向嶗山道士學習仙法的經歷展開。
王承一面渴求仙法,一面卻窘況頻出,預示他的求學之路將是段充滿歡笑與奇遇的冒險。這個表面輕松有趣的喜劇故事里,也帶著些不少諷刺與幽默色彩。
角色毛茸茸的憨萌感與滑稽神態相映成趣,并融入了霓裳羽衣舞的經典造型,這也是國產動畫電影里第一次呈現毛氈風格美學。
“蓮花公主”篇借鑒唐代建筑和福建土樓元素,構建出童趣盎然的蜜蜂王國,可愛的公主蓮花與英勇 少年竇旭,勇敢迎擊體型龐大的黑妖,共同保衛蜜蜂王國。
“心中有一劍,俠義走四方”的竇旭,將在蓮花公主的帶領下,暢游充滿童趣的蜜蜂王國,體驗驚心動魄的正邪對抗。
在“聶小倩”篇中,主創們重寫了這個充滿東方鬼魅與亂世奇情色彩的故事。
聶小倩與寧采臣的故事雖然家喻戶曉,但這一版兩位主角的形象仍成謎,讓觀眾頗為好奇。
“畫皮”篇從宋畫和戲曲中獲得啟發,營造出凄美哀婉的宋韻美學風格,講述了王大郎、陳氏及畫皮妖復雜的命運糾纏故事。
“畫皮”篇充滿宋韻古畫質感
“畫皮”篇是六個故事里最具有中式古韻,最能體現古典美的篇章。當古代線描仕女圖的設計,被貼到角色身上,便有了暗室描皮的詭譎魅力。
“魯公女”篇講述了一個青春浪漫、至情至性的愛情故事。
一個是“呆書生”張于旦,一個是颯爽姑娘魯瑛,他們陰陽兩隔,卻勇于打破規則,為愛奔赴,最終兩人能否續寫情緣?
“魯公女”篇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故事構建了極具東方意味的亡者世界。
傳說中的奈何橋、黃泉、孟婆湯、彼岸花等元素,每一幀畫面都散發著中式志怪故事獨有的神秘美感。
“魯公女”篇
當《長安三萬里》的水墨長卷緩緩收束,《聊齋:蘭若寺》的志怪奇譚又在蘭若寺的古樹下悄然展開。
在這六個故事中,觀眾能見求仙問道者的貪心,見“心有童真夢亦真”的真心,見人鬼相依的亂世情,見復雜難盡的夫妻情,亦見至情至性的生死情。
追光動畫用“新文化”系列的兩部作品,完成了從歷史敘事到志怪美學的跨越,闖出了一條屬于中國動畫的文化探索之路。
這個暑期檔,動畫電影《聊齋:蘭若寺》這周六(7月12日)就能和觀眾正式見面了!別忘了提前買票哦~
【點擊往期回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