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和A股共同迎來“重大利好”!
7月11日,財政部官網發布《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對險資經營效益類指標的“凈資產收益率”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進行了考核“松綁”。
不僅如此,《通知》還有兩處值得關注的表述變化。一是第三條提及“負債”兩次。這反映出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主導下,險企所面臨的“利差損”壓力。
二是第四條中4次提及“長期”:國有商業保險公司要注重穩健經營,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完善內部中長期考核機制,加強投資組合管理,挖掘收益穩健、風險可控、具有升值潛力和穩定現金流回報的優質投資標的,努力增厚長期穩定收益,更好發揮保險資金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壓艙石”作用,積極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何解讀這份《通知》?會否給資本市場注入“真金白銀”的信心?
01
“松綁”再引險資入市
此次《通知》是2023年10月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稱2023年《通知》)“進化版”。
與2023年《通知》相比,新的《通知》有哪些新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對經營效益評價指標的“松綁”。
根據2022年發布的《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在保險公司績效評價中,對于經營效益的評價指標有3個,包括(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凈資產收益率、分紅上繳比例。
根據《通知》,保險公司經營效益評價指標前兩個有所更改。“(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5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其中,當年度指標為“當年(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權重為30%;3年周期指標為“3年周期(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權重為50%;5年周期指標為“5年周期(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權重為20%。
“凈資產收益率”由“3年周期指標+當年度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5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其中,當年度指標為“當年凈資產收益率”,權重為30%;3年周期指標為“3年周期凈資產收益率”,權重為50%;5年周期指標為“5年周期凈資產收益率”,權重為20%。
專業人士向中保新知分析稱,《通知》對險資和資本市場來說均是“利好”消息。“松綁”經營效益考核指標,在“低利率”態勢下,險資入市可能“畏手畏腳”,加大考核周期有助于降低險企在資產斷配置時的壓力;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將會來一波耐心資本和長線資金,有助于增強股市信心。
02
四提“長期”釋放信號
除了“松綁”考核,《通知》還有兩處值得關注的表述變化。
一是著重強調險資的“長期性”。財政部最新的《通知》中,“長期”在第四條中被提及4次,而在2023年《通知》中,“長期”僅在第三條中被提及1次。
為什么要如此強調險資的“長期性”?這既是險資和資本市場其他資金的明顯區別,也和中國資本市場“散戶眾多”的特征息息相關。
根據投資者類型,境內股票投資者結構可以分為四類:個人投資者、一般法人、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機構投資者。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在其文章《A股中“錢”從哪里來,又流向何處》指出,根據2024年11月2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年鑒,截至2023年末,滬市中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約10.7萬億元,占總市值23.2%,除滬股通外的其他專業投資者持股市值8.4萬億元,占總市值18.1%。除一般法人外,散戶與機構投資者占比為53%:47%。
把視角轉向美股,曾經的美股也由散戶主導,1950年前后美國股市的個人投資者持股比重(占自由流通市值)超過90%。在美股1970年的“去散戶化”進程中,散戶持股比例從90%下降至40%,其份額讓位于專業機構投資者。
而現在,美股的個人投資者占比比例已經很小。海通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年中,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高達93.2%,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不到6%。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財政部最新的《通知》強調險資的“長期”特征。因為保險資金大量入市,有助于擴大機構投資者比重,降低換手率,增強市場穩定性,與市場形成正向循環。
還有一處重要的表述變化是,在最新的《通知》中,“負債”也被提及兩次:國有商業保險公司要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加強資產和負債在期限結構、成本收益、現金流等方面匹配管理,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合理確定權益投資比例,把握好投資收益和風險平衡,實現所有者權益穩定增長和國有金融資本保值增值。
而在2023年10月的《通知》中,“負債”還未被提及。這背后折射的是險企當前最焦慮的問題——“利差損”風險。
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主導之下,低利率態勢在中短期內還將持續。政策一方面在持續引導保險行業降低負債成本及費用率,另一方面則鼓勵險資增加權益資產配置,增厚資產端,讓資負兩端得以平衡發展。
03
“老大哥”國壽率先表態
在《通知》發布后,“老大哥”國壽率先表態。
中國人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通知》是對《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和《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的有益補充和完善,體現了財政主管部門引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更好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和積極行動。
一是有利于支持國有保險公司堅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投資和業務戰略布局,持續加大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力度。
二是有利于更好引導國有保險資金充分發揮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優勢,認真踐行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理念,積極提高權益類投資占比,推動資產投資與保險負債更為匹配的同時,增加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助力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三是有利于促進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高質量發展。《通知》規定更加契合保險尤其是壽險的經營屬性,從跨周期視角,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評價體系,降低短期經營波動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影響,能夠更為客觀地評價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結果和風險水平,必將有力推動其長期穩健經營和可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國有大型金融機構,中國人壽表示,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厚植“為民情懷”,將深入學習領會上級政策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長期穩健投資相關要求,積極發揮好頭雁引領作用,奮力開創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事實上,作為長線資金和耐心資本的險資已在積極入市。以險資系私募證券基金為例,截至目前,已有5只險資系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開始運作。這5只基金包括國壽資產、新華資產聯合設立的國豐興華管理的鴻鵠基金系列一期、二期、三期1號、三期2號,以及泰康資產設立的泰康穩行一期基金。
縱觀險資投資,長周期考核是提升保險資金加大股票投資穩定性和積極性的關鍵舉措,相當于從政策層為險資能夠在實操層面進行長線投資提供了保障,將引導險企專注長期價值挖掘,真正服務實體經濟和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撰文:胡婉香
編輯:一諾
設計:曉瀅
校對:安文
審核:曦曦
出品:新時代保險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