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惠民生,興水促發展。近年來,潮安區以中小河流綜合治理PPP工程為抓手,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保護修復,繪就一幅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新畫卷。
記者 吳冬暖:藍天之下,碧波之上,白色風車與岸邊蔥郁的綠植相映成趣,這里就是浮洋鎮的仙庭水閘。眼前這座嶄新的水閘,很難讓人聯想到它曾經破舊的模樣。過去,超期服役的它設施簡陋,狹窄的河道排水艱難。如今的蛻變,不僅筑牢了水域安全防線,更成為令人眼前一亮的風景線。
仙庭水閘始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核心功能是御咸蓄淡、排澇和兼顧通航。但原水閘設備簡陋,年久失修,僅中間閘孔設有簡易手動螺桿啟閉機,兩側為木閘門且無啟閉設備,導致排水不暢。為恢復水閘功能,浮洋鎮于2021年啟動重修項目。
潮安區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工程PPP項目設計總負責人 楊克斌:仙庭水閘的閘孔從原來的8.7米徑寬,改變為現在的15米,加大了排水能力。在整個設計過程和建設過程,我們也踐行生態設計的理念,融合水利、景觀,還有環保諸多專業于一體,像這個水閘上面采用風車的設計,就是體現綠色生態,還有前后擋墻也采用了生態景觀的設計原則,這也我們踐行生態護坡、護岸的設計措施。
仙庭水閘的重修,不僅在硬件設施上實現了跨越式提升,更將生態理念深度融入其中。這些變化切實影響著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浮洋鎮仙庭村黨委書記 村委會主任 方煜:浮洋仙庭水閘在未重修之前,周圍環境比較惡劣,特別是防洪防災這方面沒有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三年前,政府出資重修了仙庭水閘,第一是從人居環境、美觀方面,符合“百千萬工程”要求,第二是對防洪防災這方面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第三是從農民種植大戶灌溉這方面,我們可以控制整條溪的水位,村民在韓江水灌溉不夠時,這條大渠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灌溉作用。
記者 吳冬暖:仙庭水閘的蛻變令人欣喜,而在同一張水系治理藍圖下,歸湖鎮溪美也交出了亮眼答卷。曾因沖毀危及橋梁安全的溪美水陂,在2021年經清淤加固、新建跌水設施與過河汀步后重煥生機,成為群眾休閑的好去處。
在溪美村鳳凰溪,一座嶄新的水陂橫跨在溪水兩頭,上游的河水經過汀步、鱗狀跌水后以迷你瀑布的形式流淌而下,水聲潺潺、波光粼粼。
廣東恒達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 吳曙輝:剛來這邊的時候,現場比較接近鄉村原始的感覺。我們公司進駐后就開展上游清淤,對原來的塊石陂體進行清除,改成鋼筋混凝土砌筑,把水位抬高。為了方便游客和群眾過河,我們又增設了混凝土汀步,又設置了鱗狀跌水,一方面減緩消緩水能,一方面也有類似瀑布的效果。做這個也是考慮到當地的景觀打造,旅游的屬性。
水環境、水生態的持續改善,正催生蓬勃的“水經濟”。盛夏時節,溪美村鳳凰溪的潺潺流水、盈盈綠意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消暑游玩,沿岸的農家樂迎來了生意旺季,這也是得益于歸湖鎮系統推進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扎實舉措。
歸湖鎮黨委委員 陳俊煌:在溪美村,依托鳳凰溪優質水資源,科學規劃沿岸產業布局,引導發展生態果園、特色農家樂等休閑農業,打造親水體驗經濟帶。通過水系綜合治理,我鎮將水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逐步探索出一條以水美村、以水興業、以水富民的發展路徑。
歸湖鎮溪美村黨支部書記 村委會主任 朱壁川:這些水利項目落地之后,溪美的環境變得更加美麗,前來打卡的游客也更多了,對我們當地的農家樂經營、農產品銷售等都帶來了非常大的助力,把“美麗環境”轉化為“美麗經濟”。
近年來,區水務局圍繞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生態的目標,系統推進渠道綜合整治,通過清淤疏浚、岸坡加固、立體綠化等措施,有效解決了渠道淤塞、排澇不暢的問題,大幅提升了區域行洪能力,水生態環境實現質的飛躍。
區水務局工程建設股股長 吳德勝:在整治過程中,我們注重挖掘本土文化,修繕古碼頭、打造“紅棉公園”等,讓紅色文化與生態景觀有機融合。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水網規劃和“十五五”規劃,啟動南北堤、江東堤達標加固工程,進一步筑牢防洪安全屏障,完善防洪排澇體系。同時深化河長制,各級聯動,加強常態化管護,讓水利工程更好地惠及民生。
原創文章,版權歸潮安融媒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潮安區融媒體中心
記 者:陳曉婉 吳冬暖 吳炯
本期編輯:黃雪絨
執行編輯:王 曉丹
編 審:劉俊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