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12日訊(記者汪文漢 通訊員張啟山)武漢有望率先開啟氫能鐵路時代。在11日召開的第四屆軌道交通能源與動力系統技術發展大會上,多位權威專家聚焦氫能源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前景,明確提出應在武漢等氫能產業基礎雄厚的城市先行建設城際鐵路氫能示范線,這或將引領我國鐵路運輸進入綠色能源新時代。
作為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排頭兵,武漢已構建起完整的“制儲運加用”產業鏈,其產業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全國電壓電流等級和頻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景德炎在專題報告中特別強調,武漢完全有能力在全國率先建成氫能源市域鐵路示范線,此舉不僅能驗證氫能技術的可行性,更能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當前武漢都市圈已形成四通八達的城際鐵路網絡,專家建議可優先選擇現有線路進行氫能改造。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總規劃師鄭洪指出,武漢的都市圈已經布局了很多加氫站,具備發展氫能列車較好的基礎。另外,武漢城際鐵路目前已經開通武漢至咸寧、武漢至黃石、武漢至孝感、武漢至黃岡的四條城際鐵路,乘坐武漢城際鐵路,從武漢到這些地方僅需30~60分鐘。鐵路運輸對能源需求巨大,氫能源的應用可以增加鐵路能源的多樣性,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氫能源列車有助于鐵路行業實現“雙碳”目標,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的綠色轉型。氫能列車可與現有的鐵路交通網絡相互銜接,可優先考慮利用現有的鐵路走廊或規劃中的鐵路通道,以減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復投入和對環境的影響,也可提高線路的運營效率和安全性。
這種“舊線新用”的模式既能降低基建成本,又能實現與現有交通網絡的無縫銜接,是推進氫能鐵路商業化的務實之選。西南交通大學氫能研究院院長陳維榮則從技術層面補充,建立智能化的氫能管理系統將成為示范線成功的關鍵,需對能源調度、安全監控等環節進行全方位優化。
專家達成共識,武漢等先行城市通過示范線建設,不僅將破解氫能儲存、運輸、加注等技術難題,更將為全國軌道交通綠色轉型提供可復制的樣板經驗。
氫能列車長什么樣?
氫能列車是近年來軌道交通領域的新興事物,它的出現引發了人們對未來交通的無限遐想。那么,氫能列車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其實,氫能列車并非科幻小說中的奇幻構想,而是實實在在已經投入運行的技術成果。比如德國的氫動力列車以及我國的氫能源智軌電車和氫能源市域列車等。這些列車通常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源,或者采用氫燃料電池與鋰電池的混合動力系統,具有零碳排放、低噪音等諸多優點。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氫能列車作為一種綠色交通方式,其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有望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成為未來軌道交通的一個重要趨勢。
目前來看,氫能列車更多的是對傳統列車的一種有益補充,而非完全的取代。它在一些特定的場景和線路上,如市域鐵路、有軌電車等,發揮著獨特的優勢,為人們提供了更加環保、高效的出行選擇。
不過要構建起氫能列車的完整產業鏈,需要從氫能的制取、儲存、運輸到列車的制造、維護等各個環節協同發力。這涉及眾多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協作,包括但不限于燃料電池技術、儲氫材料與技術、列車制造技術、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等。例如,質子交換膜、車載儲氫容器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對于降低氫能列車的成本和提高其性能至關重要。
另外,加氫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至關重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加氫網絡,才能保障氫能列車的正常運行。此外,成本控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包括制氫成本、列車制造成本以及運營維護成本等。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氫能城鐵具有經濟可行性。
(來源:長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