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清朝一直被后人所詬病,但對如何正確評價他的問題上,其實有許多史觀、許多方面的角度。清朝有一個方面的成就是非常非常大的,可以說奠定了現代中國的基礎,那就是國家領土。
現代國家觀念是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宗教、領土、政權或歷史之社會群體。在大航海時代前是沒有明確的國家概念的,古代的“國家”與今天的“國家”不太一致的。或者說,古代的“國家”只被周邊國家認可;現代的“國家”是全球認可的。
清朝的歷代君主,對開疆拓土、護疆衛土基本是堅持且強硬的態度。縱觀封建王朝史,這都是非常難得的。中國人熱衷于種地,清朝統治者則熱衷于開拓各種土地,即便是荒涼不宜居的也不放過。清朝上千萬平方公里的疆域,是通過近200年時間奮斗得來的,不是從明朝繼承來的。
崇德元年(1636年)5月15日,皇太極改國號“大金”為“大清”,定都盛京(今沈陽)。“大金”時,其疆域東起日本海,西至遼東邊墻,南達鴨綠江,北接嫩江,即今東北大部分地區。改為“大清”前夕,其疆域是明長城以北、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以南、西起戈壁、東至鄂霍次克海,即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自治區等地。
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極親征朝鮮,迫使其臣服,朝鮮從此成為清朝兩百多年的藩屬。之所以不納入直接統治范圍,實在是朝鮮半島太過苦寒,直接統治成本過高,還容易得不償失,稍微宜居、物資豐富、產量高點、有兵家地利的地區,已經被大清拿住了。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攻占北京并遷都北京。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攻占云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軍攻占臺灣,清朝基本完全占領明朝原有的領土。這時候清朝的疆域已經超過明朝了,但清朝統治者的擴張腳步還沒停下。
之后,清朝在東北跟沙俄開戰,簽訂《尼布楚條約》,定下外興安嶺為邊界;在西北跟中亞的準噶爾汗國開戰,歷經康雍乾三代君主,完全控制準噶爾故地。戰后,清朝還獲得帕米爾高原以西諸國的朝貢。
這時,清朝的疆域達到鼎盛:北至外興安嶺、薩彥嶺;南至千里石塘、萬里長沙;西至蔥嶺、拉達克;東至庫頁島。清朝疆域面積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周邊的朝鮮、琉球國、越南等為清朝藩屬國,日本雖閉關鎖國但對康熙、乾隆兩帝頗為崇敬,對清朝也尊為“上國”。
當疆域達到極盛,沒有宜居的土地好開拓時,清廷開始加強對各地的管制,如對西藏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加強駐藏大臣的權力,采取部分改土歸流、建置州縣等措施。
鴉片戰爭開始,清朝為了捍衛主權領土,面對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等國的入侵,接連爆發戰爭,有勝有負,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割讓了不少土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戰爭打出了國際承認的清朝國家領土范圍。我們的領土不是像美國等國家,到近現代到處侵略搶奪來的,我們是自古以來就有,反侵略得來的。
有清一代,有得有失,從疆域領土來看,得大于失,畢竟把新疆、西藏等地牢牢控制住。清朝滅亡至今,其領土面積還是在千萬平方公里以上。另外說一句,明朝滅亡時的實控疆域范圍,是遠不及清朝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