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遼寧朝陽市的概況: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因城南有座鳳凰山,山下有個朝陽洞以此得名;一說來源于《詩經》“鳳凰鳴矣,于彼朝陽”,取鳳鳴朝陽之意;還有一種說法是因地處大青山之陽而得名。
地理位置:地處遼寧西北部,與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是連接東北與關內的咽喉要道,境域位于東經 118°50′-121°17′和北緯 40°25′-42°22′之間。
行政區劃:截至 2020 年,朝陽市轄 2 個區、3 個縣、代管 2 個縣級市。
面積與人口:境域總面積 19699.14 平方千米,是遼寧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2022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79.8 萬人。
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朝陽有 1700 多年建城史,4200 年前,舜在今朝陽縣十二臺子鄉袁臺子筑柳城;公元 341 年,前燕在此建都稱龍城;公元 444 年置營州;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 年) 設置朝陽縣;1959 年,設立朝陽市。
文化遺產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于建平縣與凌源市交界處,是紅山文化的重要代表,這里發現的女神廟、祭壇、積石冢和金字塔等遺址,表明早在 5000 多年前,紅山文化就已率先跨入古國階段。
三燕文化: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均以龍城(今朝陽)為都城或陪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如慕容鮮卑族的墓葬群,出土了馬鐙、金步搖、鴨形玻璃注等珍貴文物。
朝陽北塔:被稱為 “東北第一塔”,有著復雜的歷史沿革,從北魏的 “思燕佛圖” 木塔,到隋文帝重建的 “梵幢寺塔”,再到唐明皇令安祿山修繕的 “開元寺塔”,直至遼代的 “延昌寺塔” 定型。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地處內蒙古黃土高原向沿海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氣候特征: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氣經常侵入,形成了半干旱、半濕潤、易旱的氣候特征。
河流分布:境內有大凌河、小凌河、青龍河、六股河、老哈河等五條流域面積 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以生態文旅、現代物流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是朝陽市的新興產業,同時鋼材、生鐵、粗鋼、水泥、橡膠輪胎、平板玻璃等產品在遼寧省占有一席之地。
經濟數據:2024 年,朝陽市地區生產總值 1153.2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5.8%。
旅游資源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擁有豐富的中生代古生物化石,是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之首,被譽為 “世界古生物化石寶庫”。
女神宮湯泉城:在這里可以體驗獨具特色的私享泡池,是休閑養生的好去處。
趙尚志紀念館:以弘揚尚志精神為主題,通過實物、繪畫、圖片、場景及現代化科技手段,講述了趙尚志將軍悲壯而又傳奇的一生,2015 年列入第二批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