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的文史現象,因地域及見識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
關于海滄鰲冠學校的始建年月,似乎沒人能說的清楚。往大的方向,可以追溯至明代官方設置的社學,只是該社學時斷時續,實在難以還原其中細節。以今日所知,只有2001年版《廈門市地名志》采集坊間傳聞所記錄的內容可窺一斑:清末,有華僑在鰲冠村山尾社建有鰲仔學堂,是為現代鰲冠學校的最早起始點,而鰲冠村之名也因此成型。
鰲冠,舊稱吾貫,轄域原有六社,也稱吾貫六社。因當地地名往往以閩南語讀音為準,故而在很多時候,吾貫也被寫作吳慣、吳冠,只是后來,為了好看,在近幾十年內才慢慢定型為鰲冠一名。至于鰲仔學堂是否真的使用“鰲”字,亦或者其本意即海滄地區通用的“學仔”,已不得而知了。
近日,在與銀同呂先互動中,偶然獲得了鰲仔學堂的更新資訊。清末的檳城,有一名士,名曰李道熙,早年攻舉子業,后南赴檳城從商,積產十數萬金。李道熙雖經商起家,但仍不忘讀書教育,竟于所居門額上刻有“李氏家塾”四字,屋非私塾,自仿私塾而已。最難能可貴的是,李道熙攜巨資于家鄉捐創海澄縣吾貫社學,此即鰲冠學校的前身。
查吾貫六社舊地,以李姓成社者,有蔡嶺、山尾二社。兩相印證,李道熙或為山尾人,其所捐創吾貫社學即父老所傳鰲仔學堂(應為海滄各社常稱呼的“學仔”)。只可惜,李道熙生卒年份不詳,其事跡見載于力鈞所做的《檳榔嶼志略》卷四流寓志之傳略。按,力鈞于光緒十七年(1891年)游歷新加坡、檳城等地,從錫五、茂才等人口中得悉李道熙事跡,備受感動,特為之立傳,于此推斷吾貫社學當建于此年以前。
至少,鰲冠學校的始建年代,又有了個明確的紀年節點。
參考資料:《檳榔嶼志略》
合集推薦:
●《滄江拾遺》人物篇
●《滄江拾遺》地域篇
待續
●《滄江拾遺》故事篇
待續
茲土久遠,追遠不易,只為留存一個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Amoynote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