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姓,在膠東半島范圍內的總體規模不大,且分布并不均勻,部分縣市區如蓬萊可見司姓聚居村落。接下來所要介紹的,就是一位來自蓬萊的司姓歷史人物,其名為“司銘三”,有舉人的功名,曾擔任過知縣官職。
司銘三,原名司宗禹,字慎堂,號益恭,具體為清同治壬戌(元年,1862年)恩科順天鄉試舉人。根據其科考檔案記載,他的具體籍貫為登州府蓬萊縣城南司家莊,對應的就是現在煙臺市蓬萊區紫荊山街道的司家莊村,該村有司姓人聚居,亦有其他姓氏。
在檔案中,司銘三從始祖到其父親之間這八代人的名諱有詳細記載,但可惜沒有提及始祖具體從何處遷來。從司銘三本人出生于清道光年間推算,其始祖至少在明代后期應當就已定居司家莊。
從檔案信息來看,這支司姓人前幾代科舉功名不顯,直到司銘三高祖這一代才有族人取得了“庠生”(秀才)身份。
根據記載,司銘三的祖父名為司作基,他有“候選從九品”的資格,但并未實際任職,其生平好學,且品行過人,在鄉間很有威望。司銘三后續的科舉進取,多半是受到祖父的影響。
司銘三早年有國子監讀書經歷(太學生或監生),因此在考舉人時就近參加了順天鄉試。咸豐辛酉鄉試,他雖然未能中舉,但進入副榜(成為副榜貢生)。第二年(同治壬戌,清廷改元加開恩科),他再次參加鄉試,這次成功上榜,成為舉人。
此后,司銘三未能在會試更進一步,最終以舉人身份踏入仕途,成為“候補知縣”。
到了光緒四年前后,他獲準署理直隸完縣知縣事。此后,他又以直隸清河縣知縣、望都縣知縣的身份出現在官方檔案中。光緒十一年,他因丁憂而去職。上述任職信息,在清光緒版《蓬萊縣續志》中亦有體現。
總體而言,司銘三的科舉功名和仕途履歷在整個蓬萊歷史上不算突出,但在其家族內部可謂佼佼者。其科考檔案對于研究蓬萊司姓歷史,也很有參考價值。限于資料,這支司姓人遷徙地點暫不了解,歡迎熟悉情況的朋友留言補充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