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傳媒內參
近日,中文泛娛CEO阿彌接受傳媒內參專訪,分享他關于Sayhi國際片場的設計理念、發展方向,以及對中國短劇“出海”業態的一線觀察與思考。
在上海東方智媒城,一架1:1還原的直升機道具格外顯眼。這不是歐美大片的拍攝現場,而是中文泛娛全新落成的Sayhi國際片場的標志性場景之一。
2025年6月28日,Sayhi國際片場盛大開業。這一復合型空間誕生背后,源于中文泛娛的宏大愿景:打造海內外短劇從業者的供需集散地,讓更多精品短劇在此誕生。
近日,中文泛娛CEO阿彌接受傳媒內參專訪,分享他關于Sayhi國際片場的設計理念、發展方向,以及對中國短劇“出海”業態的一線觀察與思考。
▍美式置景匠心獨運 直升機道具或成網紅打卡點
走進Sayhi國際片場,8個精心打造的主場景映入眼簾——會議室、咖啡廳、客廳、書吧、廚房、臥室、病房等,均采用美式裝修風格。
主場景之外,同樣引人注目的是2個經典IP主題景,分別是教父主題辦公室和福爾摩斯偵探公寓,構筑起一個微縮的歐美世界。
為了營造真實、沉浸的體驗感,Sayhi國際片場在置景陳設上同樣下足了功夫:邀請專業美工選用高規格材料制作,大到沙發桌椅用料,小到墻面上的裝飾道具,都分量十足,就連場景中的咖啡機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更關鍵的是,Sayhi國際片場摒棄了單純視覺模仿,而是引入“生活痕跡”理念。“請大量國際友人在這里排練段子、脫口秀、情景喜劇,可能是扔了一只臭襪子或沒洗的衣服,要把使用痕跡、生活痕跡做出來。” 中文泛娛CEO阿彌談到,這一設計靈感是團隊反復測試、實踐的結果。
除了傳統場景,Sayhi國際片場還設置了AI綠幕棚,可用于虛擬拍攝。片場外部的綠地、湖泊,以及浦江鎮內的場景協拍,都給劇組創造了豐富的拍攝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停駐在Sayhi國際片場的一架1:1還原的直升飛機道具,在國內片場實屬罕見。這架專門定制的直升機道具允許劇組進入內部拍攝。而無論是直升機道具,還是內部場景,未來都將面向公眾開放,可以在此打卡拍照,定格趣味瞬間。
中文泛娛希望每一個走進片場的人,無論是短劇從業者還是其他行業客戶,都能通過置景感受到團隊的審美格調,也激發他們對精品短劇的興趣和想象,迸發出靈感的火花,讓片場成為一個爆發創造力的地方。
片場的設計理念、發展方向,以及對中國短劇“出海”業態的一線觀察與思考。
作為中國短劇出海的先驅者,中文泛娛深耕短劇業務,幾位創始人都擁有豐富的傳媒內容經驗以及頭部短劇平臺運營經驗,操盤過多部爆款短劇。
然而,輝煌戰績背后,一個尖銳問題始終橫亙:在國內拍攝面向海外觀眾的短劇,為何屢屢碰壁?
中文泛娛在反復測試中,找到了海外短劇本土化碰壁的三大原因:
首先是演員——在國內找海外演員,口音不純正。非母語的細微差異,讓海外觀眾瞬間識破。
其次是場景——精心搭建的美式片場,在國內看來頗具異域風情,但海外觀眾觀看時卻很難代入,建筑風格、植被、甚至窗外天空的色彩,都可能成為穿幫的破綻。
最后是劇本——根植于中國本土文化迭代的劇本,有很強的中國文化屬性,其臺詞、爽點設定往往與海外受眾的文化背景和審美習慣格格不入。
就劇本層面而言,“要不斷在海外做測試、迭代,周期很長,造成能動性很差。” 阿彌直言。
這三大痛點始終困擾著國內短劇人。行業通常的解決之道是直接出海拍攝,但這引發了新的憂慮:在激烈的競爭中,制作成本從最初的5萬-7萬美金一部(60-80集),被“卷”至15萬-30萬美金不等,遠超其盈利能力。
從哪里找到一個更優解?答案藏在上海。
上海自開埠后,伴隨著西風東漸,西方的建筑理念和風格進入申城的街頭。如今,上海的街頭擁有各種西式風格的建筑,其中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建筑數量多達千處,這為劇組提供了豐富的取景選擇。
對于中文泛娛來說,上海的吸引力還在于國際人才聚集的優勢。“東方智媒城領導幫我們解決演員落地簽問題,這樣能解決各種歐美演員口音或長相不地道的先天毛病。”阿彌介紹,真實的歐美演員在片場穿梭,為作品注入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
而最終選址東方智媒城,也是經過了反復的權衡。
東方智媒城是SMG的全新媒體產業基地,入駐了大量國內影視的上下游企業,并獲得浦東新區的創新政策扶持。對影視從業者來說,這里無疑是一個理想園區。中文泛娛將短劇業務引入東方智媒城,也進一步豐富了園區產業矩陣。同時,片場地處浦東境內,也方便海外客戶的到來。
針對文化隔閡與迭代周期長的痛點,中文泛娛創新性地推出SayHi AI制作。通過這款APP,在海外廣泛發起劇本共創計劃,吸引當地短劇、文學、小說愛好者參與劇本的本土化改編,同時也歡迎海外同行到國內拍攝,開展中外合作。
“只要有閑余時間,都可以進來,在獲得報酬的同時,也能迭代出很多成熟劇本。”阿彌解釋道,這種共創模式,極大地縮短了中國短劇與海外受眾在心理上的距離,有利于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
▍不止于提供拍攝場地 意在打造“短劇行業會客廳”
當前,海外短劇市場正處于快速擴張階段。
2025年4月,DataEye-ADX 海外短劇版數據顯示,2025 年開年至今,海外短劇市場投放廣告素材超180萬組,與去年同期相比,投放量飆升超 10 倍。
業內預估,短劇出海市場潛力至少為國內的7 至 12 倍,規模有望達百億美元量級,是極具潛力的藍海賽道。
“隨著業務發展,團隊希望不只是做承制,還要出品、發行、出海、實現短劇的商業化變現。” 阿彌表示。他認為,這就需要把百行百業的短劇制作方以及商業客戶匯集到一起,創造一個交流碰撞的平臺,而這正是Sayhi國際片場誕生的初衷。
Sayhi國際片場的雄心遠不止于提供一個物理拍攝空間,中文泛娛為其賦予了更深遠的定位:專注國際視角、匯聚多元業態的“短劇行業會客廳”。
在市場定位上,Sayhi國際片場首先瞄準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北美高端國家市場,未來將逐步擴展至東南亞國家。
在題材選擇上,相比于國內傳統的“霸道總裁”式短劇,“我們優先考慮國際范兒的劇組來這里拍攝。”阿彌強調,這主要是考慮到“適合上海的調性”。
為了突破單一的拍攝功能,Sayhi國際片場還配置了可移動觀眾席,主場景可靈活轉變為脫口秀、小型表演的舞臺。這意味著,短劇、直播、電商、線下文化活動(如發布會、展覽、時尚走秀、話題訪談),等等,都將在此交融共生,形成以流量內容為核心的多元商業生態。
“只要抓住眼球,它就是好內容,就能帶高流量。” 阿彌說。
除了內容,技術也要跟上。面對實體場景的物理限制,中文泛娛自研的SayHi AI制作成為破局關鍵。
該平臺實現了完整的面部、肢體和語言捕捉。通過掃描演員形象,結合AIGC技術,可將演員無縫嵌入任何虛擬地標,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理論上能做到把洛杉磯的每條街道復制到鏡頭里。”阿彌表示。
這套整合了虛擬拍攝等前沿工作流的自研工具,已成功應用于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上海時裝周等多個國際品牌項目,并運營著包括央視網數字主播小C在內的的多個虛擬IP。
在中文泛娛的遠期設想中,Sayhi國際片場將打造為中國短劇乃至文化產品出海的“高速公路”樞紐。阿彌坦言,僅靠一己之力解決不了全局問題,他們團隊的核心價值總結起來,就是“樣板”和“撬動”。
阿彌算了一筆賬:當海外短劇拍攝成本卷至30萬美金一部時,在Sayhi國際片場可降至約8萬美金。如此巨大的成本優勢可以轉化為利潤空間或更多試錯機會。
目前,中文泛娛已經在Sayhi國際片場完成了短劇《潮起東方·我在浦江看世界》的拍攝。未來,這里還將迎來與澳洲短劇方的合拍項目及知名IP的跨界合作。
眼下,中文泛娛計劃將Sayhi國際片場的“上海模式”復制到全國現有的200多家及未來新增的短劇基地中,構建全國性短劇基地聯盟和出海聯盟,實現發行、渠道、內容來源的統一。
阿彌認為,中國創作者深諳如何制造“多巴胺”刺激,“會把自己的文章寫到讓你特別開心為止”,中國商品則擁有超高性價比和日益崛起的品牌力。
當流量內容和中國品牌通過Sayhi國際片場這條“文化高速公路”出海時,將爆發出巨大能量。這間坐落在上海的“短劇行業會客廳”,正敞開大門,向世界Say Hi,開啟中國短劇出海的新紀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