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晚,中法共創奇幻劇《海底兩萬里》登陸北京藝術中心。
《海底兩萬里》年初曾在香港藝術節舉行全球首演,之后開啟的全國巡演遍及澳門、珠海、深圳、上海等地,此番北京站的演出將持續兩周。
《海底兩萬里》北京站演出海報
《海底兩萬里》由中央戲劇學院、香港藝術節、抱風嶼Tempest Projects聯合出品,法蘭西喜劇院導演、演員克里斯蒂安·埃克(Christian Hecq)來華駐地創作,內地影視演員保劍鋒、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師依克桑·塔依爾領銜主演,分飾“鸚鵡螺號”潛艇的尼摩船長。立意為一個半世紀前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同名經典,賦予全新的舞臺生命。
月夜下的北京藝術中心 國家大劇院供圖
北京藝術中心自2023年年底正式對外開放以來,作為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布局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就位于北京市副中心通州的古運河河畔。
劇本改編及導演克里斯蒂安·埃克就此表示,“中國對我來說是一片新天地,《海底兩萬里》舞臺劇改編是一部跨越國界的作品,舞臺劇中的人物性格比原著更為豐富,海洋生物也被賦予了獨特的個性,成為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此,我們用‘手作魔法’創造出劇場視覺幻境,它足夠赤誠,讓孩子們看懂奇幻;它又足夠深邃,讓成年人看到150年前科幻照進現實的詩意。我相信中國觀眾一定會喜歡這場獨特的海底探險。”
劇照
偶劇元素的大量使用,是奇幻劇《海底兩萬里》舞臺上的一大亮點。也許有觀眾認為“偶劇只是給小孩子看的”,對此,克里斯蒂安·埃克和該劇的另一位導演華莉里·萊索爾則不以為然。在兩人標志性的視覺風格中,古怪、哥特、幽默與夸張的創作語言融會在了每一部作品里,此前他們聯袂執導的《貴人迷》《格列佛游記》《恐怖花店等》等佳作甚至在整個歐洲都一票難求。在他們眼中,戲偶是演員形體的延伸,百無禁忌、大膽戲謔,才能讓一個不循規蹈矩的鬼馬世界躍然眼前。
劇照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為了讓觀眾在100分鐘的旅程中更加沉浸,中法主創團隊們使出渾身解數給觀眾們還原一個“零LED屏幕、零電腦燈”的極致黑光劇場。舞臺以黑暗為畫布,以光線為畫筆,讓靈動的戲偶成為拼圖的碎片,身臨其境的音響設計幫助觀眾“浸”入海底。這種“以無勝有”的呈現,恰與中國傳統美學中“留白”的理念不謀而合。而全新打造的角色服裝造型、全新的海底生物也都從《山海經》中汲取靈感,無疑為該劇注入了瑰麗的東方想象。
劇照
除去尊重劇場傳統、重視與觀眾臨場交流的藝術風格以外,《海底兩萬里》還是一部不被悲劇、喜劇所定義的悲喜劇。“作品的內核是悲劇的,但同時也是有趣好笑的,這兩種是兼容的。在舞臺上,你能看到豐富的小丑肢體,還能看到中英夾雜,甚至是混合各地巡演方言等的本土化笑料。這種從輝煌到邊緣的轉變,正是此次改編版作品喜中生悲的深刻之處。”制作人翁世卉介紹說。
劇照
“從影20年來,我也不斷接到很多舞臺劇的劇本,但從來沒有像這樣一部戲打動了我,讓我躍躍欲試。如果你發現這個演員不在臺上,那他就可能在幕后是一條魚,一只螃蟹。也希望通過這部劇讓孩子們對戲劇萌生好奇感。”保劍鋒表示,尼摩船長是自己的童年偶像,此次自己不僅出演還要兼任操偶師,第一次嘗試在黑光劇場中呈現出各種海洋生物,挑戰“躺平魚”等可愛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