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透露最擔心的事,一旦大陸決定對臺動用武力,很可能要先給俄羅斯打電話,讓其進行配合。這樣的警告是真是假?俄方又是什么態度?
近日,北約秘書長呂特警告道:“若中國決定以武力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很有可能在行動之前,給俄羅斯打個電話,隨后由俄方在歐洲引發戰火,將西方的注意力牽制過去。”這番話猶如一聲驚雷,再次將國際社會的目光,聚焦到了臺海問題和歐洲地緣政治“火藥桶”上。
(北約秘書長呂特)
呂特自認為他的擔憂有很大依據。近年來,中俄兩國的關系在各個領域都得到加強。然而,呂特似乎有些“杞人憂天”了。他在采訪中毫不避諱的比喻:“如果北約不建立足夠的威懾力量,進而讓俄方心生忌憚,那么未來我們或許都得學習俄語了?!?/p>
北約秘書長的警告背后,其實是對中俄可能聯手的一種假設。這種假設依賴于一些所謂情報的支撐。呂特稱,通過密集的情報匯總和對軍事部署的觀察,他看到了一些潛在動作的跡象。
比如,俄軍已經將打擊北約東翼的能力提升了五倍以上,在短短三個月內的炮彈產量竟然是北約全年產量的三倍。現如今的俄軍,就像一把尖刀,直抵歐洲的腹地。
(俄軍D30榴彈炮)
事實上,這種“中俄聯手”的設想,是北約內部進行戰略推演時,常常遭遇到的噩夢。如果中俄真的展開聯動,北約將如何應對?有西方安全政策研究員坦言:“不論哪個方向的防御出現崩潰,都可能引發整個北約的危機。”
然而,呂特的言論迅速引來了俄羅斯方面的不滿和反駁。俄羅斯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做出回應,“呂特肯定是吃多了荷蘭人最喜歡的‘魔法蘑菇’,才會臆想出中俄在臺灣問題上的合作,還幻想俄羅斯會在歐洲挑起軍事沖突?!?/strong>
(梅德韋杰夫)
那么,俄羅斯官員之所以如此快速而嚴厲地進行反駁,背后又有怎樣的考慮呢?
首先,他們很清楚呂特炒作中俄在臺海問題上合作的目的。呂特的算盤再明顯不過:他想要將中俄塑造成共同的敵人,從而促使北約各成員國增加軍費開支,把軍費水平提高到GDP的5%。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增強北約的威懾力,還能為其不斷擴展的“軍事觸角”提供資金支持。簡而言之,保持威懾需要錢,延伸勢力范圍同樣需要錢。
北約增加軍費可不是中俄樂于見到的局面。如果俄羅斯承認會協助中方處理臺灣問題,那就等于是呂特的愿望成真了。那么,俄羅斯否認這種可能性,也是在尊重中國的立場。中國多次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其他國家干涉。因此,在中國沒有明確表示將采取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之前,俄羅斯高層不會輕易發聲。
(俄羅斯總統普京)
其實,呂特還有一個根本性的誤區,那就是他將中俄關系等同于軍事同盟。他錯誤地認為,中國可以對俄羅斯發號施令,如同北約內部的運作機制。這種觀點顯然是錯得離譜。中俄之間的關系被稱為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但這并不等同于軍事同盟,兩國并沒有義務為對方使用軍事力量。更別提按呂特的假設,俄羅斯在中國采取武力行動時進攻北約。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之間的關系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國與國交往的一種典范,而北約仍舊充滿了冷戰時期的對抗色彩。這一點,中方早已多次闡明:如果中俄真是軍事同盟,并且中國給俄羅斯提供了軍事支持的話,那么俄烏沖突或許早已結束,勝負早已有定。
(中俄聯合軍演)
但事實是,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始終保持中立,未對俄給予任何軍事支持。而對統一臺灣這個議題,正如中方所強調的,這純屬中國的內政,不需要俄羅斯或其他國家介入。北約秘書長若不明白這個道理,無疑是西方世界的悲哀和短見。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表面上看來,呂特的警告似乎是在為北約敲響警鐘,實際上則是為了推動成員國增加軍費投入,繼續鞏固其在全球的軍事影響力。然而,這種策略是否真能讓北約在未來的大國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