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頭部的零食一哥好想來,最近上演了最令人揪心的場面。
在江蘇連云港一家好想來門店內,一位顧客因為自己被插隊而感到憤怒,情緒全發泄在了對插隊行為沒有制止的店員上。
最后,一名女店員當眾跪地向顧客道歉,才算平息了這場爭執。
“店員下跪”視頻迅速發酵 ,也將這一商業神話背后的隱憂撕開了一道口子。
好想來的狂飆速度,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業界神話:
2011年還只是江蘇興化的一家寂寂無名的零食工廠,如今已經開店上萬家,鋪滿了全中國29個省市。
從六七線小縣城一路農村包圍城市攻打進北京,火到連村口大媽都印象深刻。
背后真正操盤手萬辰集團,賺錢能力也跟著兇猛增長:2024年營收323億,凈利潤暴漲453%,今年光一季度盈利超過2億元,同比增長33倍。
但速度不光伴隨的是激情,還有爭議:
也就是在前不久,好想來母公司萬辰集團董事長王建坤收到被留置、立案調查的通知書,同時有加盟商直指好想來強行攤派貨品、挪用保證金,刻意割加盟商韭菜...
零食巨頭冰火兩重天,真相到底是什么?
史上最賺賽道,
今年開始上演貼身肉搏
在下跪視頻曝光時,最讓所有人好奇的是到底發生了什么極端情況,非要逼到下跪這份兒上?
而真相是,一名收銀員因優先為手持大量啤酒的顧客結賬,被臨時離開取雪糕的顧客指責“插隊”。
爭執中雙方情緒激動,店員下跪道歉,而在看到店員下跪之后,顧客也站立接受跪拜,最后雙方和解,刪除視頻。
店員為了留住客戶,不惜出賣尊嚴;而如果把視角放大到整個量販零食賽道,這兩年也堪稱是最激烈的貼身肉搏。
據艾媒咨詢數據及預測,國內量販零食門店在2021年底,總規模僅有2500家左右,2025年卻將達到4.5萬家。
這場大戰真正爆發于2023年起,當時零食很忙、趙一鳴、好想來等量販品牌異軍突起,以“平價革命”的姿態,迅速在全國跑馬圈地。
它們的打法簡單粗暴,紛紛宣布:砍掉品牌溢價,直連工廠,用極致性價比碾壓傳統渠道。
接下來,為了迅速搶地盤,兩大巨頭不惜砸重金招兵買馬。
萬辰集團相繼整合來優品、好想來、吖嘀吖嘀、陸小饞、老婆大人5個量販零食頭部品牌;2023年11月,零食很忙、趙一鳴戰略合并為“鳴鳴很忙”。
2024年6月,鳴鳴很忙率先宣布全國門店數量突破一萬家,成為首個破萬店的量販零食品牌。
在兩家巨頭幾乎齊頭并進的增長中,量販零食門店數量也直線上升,從量販零食門店數已超4萬家,甚至競爭對手做起了鄰居。
在濟南,趙一鳴打出“不玩套路真便宜”,好想來打出“又便宜又好吃”。
巧合的是,樓上的劇本殺館名字仿佛早已對這一名場面有了預兆:真是資本做局了!
零食大戰,甚至從小縣城一路打到了北京。
在北京,兩家在昌平同樣選址在了同一條街上。好想來剛好開在趙一鳴北京首家門店的馬路對面,兩家比鄰而居,激烈競爭的火藥味十足。
要搶這個位置絕對是深思熟慮過的,別看是昌平,但開店半截塔村臨近天通苑,交通便利,房租價格足夠便宜,聚集了大量的北漂群體。
雖然戶籍人口僅2437人的半截塔村,高峰時聚集了4萬多名流動人口——好想來其他的地點,選址理由也同樣如出一轍,北漂在哪店你在哪兒。
在二者瘋狂開店之下,曾經的零食三巨頭被炮火擊中。
昔日的“零食第一股”來伊份2024年營收、凈利潤出現雙位數下滑,凈利潤更是創下上市以來最大虧損幅度;
良品鋪子也在去年出現2020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三只松鼠與量販零食品牌的合作也出現波折。
小小零食賽道,一夜間都是資本的味道。
三年營收狂飆58倍,
全靠背后大佬
不過,就在兩大巨頭門店數前后突破萬家時,所有玩家突然發現:
原來不是誰都能分蛋糕,而是蛋糕不夠分了。
更扎心的是,曾經被當成救命稻草的下沉市場,開始出現“審美疲勞”:
年輕媽媽們發現,便宜零食的添加劑充滿科技與狠活;打工人終于反應過來,9.9元的可樂和超市促銷價差不多;還是不是冒出來山寨的零食店想分一杯羹...
目前,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合并而來的“很忙系”,與好想來為主體的“萬辰系”,形成“兩超”格局,而掰手腕除了圈地盤也進入下一個賽段:
1、好想來:霸總親爹,全力支持。
好想來背后的萬辰集團,是零食賽道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
早在2011年,創始人王健坤就以食用菇生意起家,2011年創辦含羞草生物,即萬辰生物集團的前身。
當時,鮮有人能預料這家以種植金針菇起家的農業企業,會在十年后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中國零食江湖。
而自從品牌整合后,萬辰也把最好的資源給到了“親兒子”好想來:比如,好想來擁有了強大的渠道號召力,吸引了包括百事、上好佳、伊利、雙匯等知名食品企業與萬辰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在春節期間,《哪吒2》一夜間爆火,各大品牌排著隊求聯名。而好想來是所有零食賽道中,最快推出單款售價僅8.8元的正版授權哪吒系列盲盒。
2、鳴鳴很忙:兩位85后聯姻,干供應鏈狂魔。
跟好想來被萬辰親爹奶大不同,鳴鳴很忙是后天聯姻之作。
在2023年由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合并而來,它們的創始人分別為晏周和趙定兩位85后老板。
長沙人晏周,最早從事的是房地產行業,做了8年的房地產營銷策劃;江西人趙定高中輟學,早在2008年就開了一家炒貨零食店,賺到了第一桶金。
幾年前兩家大打出手,眼看著要兩敗俱傷,雙方終于“及時止損”選擇合并。
合并之后,鳴鳴很忙的打法本質上是“以規模換特權”:憑借1.5萬家門店的規模效應,與2300家工廠達成獨家合作。
比如,他們要求供應商將生產線50%的產能專供自身,并承諾“7天結款”,倒逼上游工廠讓利,將供應鏈成本壓縮到20%。
同時通過自建34個數智化物流中心,將庫存周轉壓縮至6天。最終做到銷售商品價格對比傳統商超能壓至行業均價的54%-70%。
可以說,為了活在牌桌上,兩大頭部從砸錢、砸人、砸資源,幾乎使勁絕招。
體量狂飆之下,
轉型早就悄悄發生
如今,量販零食行業,正式進入后萬店時代。
在搶地盤、拼資源背后,戰火已經進入到第三階段:轉型大戰。
如果想長期存活下去,光靠幾毛錢的零食肯定是不夠的。最明顯的是全品類轉型競爭。
2月,鳴鳴很忙宣布推出“趙一鳴省錢超市”3.0店型,新增包括覆蓋日化用品、文具潮玩、烘焙、低溫凍品在內的400多種SKU;
萬辰集團則在2024年12月推出“來優品省錢超市”,同樣覆蓋休閑零食、米面糧油等各類商品,SKU超過3000個。
這種轉型不是心血來潮。觀察行業就能發現,相比純粹的量販零食店擁有更多高毛利商品,更能夠平衡店鋪經營中的現金流。
連曾經最佛系的老婆大人,都在試點社區團購,用零食店流量導流到線上。
如今,低價不再是壁壘,便利才是新的護城河。
下沉市場的消費者需要的不只是便宜,還有不用跑遠路、不用挑花眼、隨時能買到的確定性。這時候好想來的門店像毛細血管,滲透到鄉鎮的角角落落,而轉型的本質,是把零食店變成社區生活中心——你可以在買薯片時捎袋洗衣粉,囤泡面時順手拿包紙巾,甚至下班后來份預制菜,省得做飯。
當門店多到隨便走幾步就有一家,顧客的忠誠度比薯片還脆。
好想來的萬店野心,本質上是場防御戰——它必須不斷進化,從賣零食到賣便利,從低價到性價比,從數量到質量。
量販零食的后萬店時代,比的不再是誰開得快,而是誰活得久:誰能把供應鏈磨得更細,把服務做得更貼心,把場景挖得更深,誰就能在這場持久戰中笑到最后。
至于那個下跪的員工,或許該換個角度看:
膝蓋跪下去的瞬間,也砸醒了整個行業的幻覺。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