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結150元,動動手指發短信就行!”暑假伊始,14歲的小雨(化名)滿心歡喜以為找到了輕松的兼職。陌生QQ聯系人發來的視頻教程,指導她將一條“你的物件已經到一個半小時了,打你電話一直不通。回電話……”的信息,用自己或父母的手機號群發出去。
幾十條短信發出后,小雨猛然驚醒——這優厚的報酬背后,竟是幫詐騙分子“引流”的犯罪陷阱。
小雨不是孤例。北京市反詐中心近日警示:暑假以來,已發現多名11至17歲未成年學生被誘騙發送電詐引流短信,最小僅11歲。 騙子潛伏在QQ、微信及各類兼職群,以“客服助理”之名精準撒網,用“按條計費、日結150元、當天到賬”的誘惑,誘騙涉世未深的學生踏入法律雷區。
你以為只是發條短信?法律紅線已在腳下! 反詐民警鄭重提醒:此類“兼職”絕非無害——
- 電話卡面臨封停風險: 一旦號碼被用于詐騙活動,個人及家庭成員的手機卡可能被關停,甚至限制新卡注冊。
- 實質參與違法犯罪: 群發詐騙引流信息,已成為電信詐騙鏈條的關鍵一環,行為本身已涉嫌違法犯罪。
- 法律追責難以逃避: 根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為其提供廣告推廣等幫助,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年齡不是免罪金牌。
從尋求社會鍛煉到淪為犯罪工具,從可能的受害者變成確鑿的幫兇,有時僅隔著一份“高薪”兼職的誘惑。
致家長:
- 主動溝通預警: 立即與孩子討論此類新型騙局,強調“天上不會掉餡餅”,對異常高薪、操作簡單的“兼職”保持警惕。
- 監控社交動態: 留意孩子在QQ、微信等平臺的群聊及陌生聯系人,特別警惕“線上客服”、“短信推廣”類招募。
- 灌輸法律底線: 明確告知孩子,無論報酬多高,協助發送不明短信、撥打不明電話、出租出借“兩卡”均屬高危行為,涉嫌違法。
- 推廣反詐利器: 確保家人手機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并開啟預警功能,筑牢技術防線。
致同學:
- 拒絕“快錢”誘惑: 警惕任何“輕松高薪”的兼職信息,尤其是要求群發信息、撥打電話或提供個人賬戶的操作。
- 保護個人信息: 絕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手機號、身份證號、銀行卡等信息,更不可出借、出租。
- 遇疑立即求證: 發現可疑“兼職”或已被誘導操作,立即停止!第一時間告知家長、老師或直接撥打110報警。
- 學法懂法護己: 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識,明白參與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的嚴重后果,守護自己的未來。
暑假本是成長的黃金期,絕不容詐騙黑手將其扭曲為犯罪的“培養皿”。一次輕信的“兼職”,足以在孩子的人生檔案留下無法抹去的污點。
轉發提醒,刻不容緩!您的一次分享,或許就能攔住一個走向懸崖的孩子,挽救一個家庭的安寧。讓每個少年都能在陽光下安全成長,遠離“幫兇”陷阱——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本文素材來源于北京日報官方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