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玉杰律師;
做一輩子刑辯,防一萬人失足……
在食藥環刑事案件辯護中,主觀故意的認定直接關乎罪與非罪的界限。被告人若要證明自身無主觀故意,需通過系統性證據構建與嚴密邏輯抗辯,從多個維度打破控方指控邏輯。
結合司法實踐與典型案例,可從以下核心路徑展開辯護:
一、解構控方推定邏輯:以客觀行為反證主觀不明知
司法實踐中,控方常通過職業經歷、交易異常性等基礎事實推定行為人 “應當知道” 涉案物品的危害性或違法性。被告人需針對該推定邏輯,構建反向證據鏈,以客觀行為證明主觀上的不明知。
1. 針對 “明知推定” 的反向證據鏈構建
自身及親屬食用證據:
若被告人或其家屬長期食用涉案食品或藥品,可作為其主觀上認為產品安全的有力證明。在 “某作坊生產有毒豆芽案”中,被告人提供近一年家庭食用記錄及鄰居頻繁借用其家豆芽食用的證言,充分證明其未意識到所添加的 6 - 芐基腺嘌呤的危害性,最終法院認定其缺乏主觀故意。
合法程序依賴抗辯:
若涉案產品通過海關檢驗檢疫、行政許可等官方程序,被告人可主張合理信賴官方審查結論?!斑M口瑪咖咖啡案”中,被告人進口產品時已取得海關通關證明和檢驗檢疫合格證書,在收到不合格檢測報告前,法院認定其對產品違法性缺乏主觀明知。
價格合理性證明:
提供進貨價格與市場均價的對比數據,若價格無顯著異常,可反駁控方以 “低價收購” 推定明知的邏輯?!胺欠ㄊ召弿U鐵桶案”)中,被告人提交同期多家廢品回收站收購價格表,及與上家簽訂的正規交易合同和付款憑證,證明收購價格符合行業標準,法院最終未采納控方 “低價推定明知” 的指控。
2. 新型物質認知可能性的技術性抗辯
對于未被明確列入禁止名錄的新型化合物,被告人可從認知可能性角度抗辯,證明自身不具備知曉其危害性的能力。
專家證言與學術研究:
邀請毒理學家或行業專家出庭,結合相關學術研究,證明該物質毒性未被廣泛認知或未被權威機構列為有毒有害成分?!靶滦瓦峭鬯浮敝校桓嫒艘搿抖疚飳W雜志》關于涉案成分 γ- 羥基丁酸內酯的研究論文,論文顯示案發前該物質危害性無明確公開研究結論,且未列入國家相關禁止名錄,最終成功推翻控方 “應當知道” 的推定。
行業慣例與合規證明:
提供行業通行標準、技術規范或同行操作案例,證明涉案行為符合行業常規認知?!白灾扑幇浮敝?,被告人提交當地流傳多年的中藥材炮制規范及十余家同行采用相同方法制作藥品的記錄,證明其按常規方法制作且未意識到成分超標,法院據此認定其無主觀故意。
二、差異化辯護:結合個體特征與行為背景
不同行為人在職業背景、認知能力、交易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其對涉案物品危害性或違法性的認知程度。被告人可結合自身個體特征與行為背景,進行針對性辯護。
1. 職業背景與認知能力的客觀限制
文化水平與專業知識缺失:
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行為人,可主張其無法識別涉案物品危害性?!澳惩练捰臀廴经h境案”中,被告人僅具小學文化,從未接觸環保知識,村委會證言亦證實此點。法院考量其認知能力局限性,認定其不知曉廢機油屬危險廢物,缺乏主觀故意。
單位犯罪中的責任切割:
單位犯罪中,普通員工若未參與決策且無專業背景,可主張僅執行上級指令,對行為違法性缺乏認知?!澳乘幤笊a假藥案”中,生產線工人提交崗位培訓記錄和考勤表,證明日常工作僅按操作手冊進行簡單包裝作業,未接觸藥品配方等核心信息,最終被認定無主觀故意。
2. 交易鏈條中的合理信賴抗辯
復雜交易鏈條中,被告人若能證明對上游供應商或第三方機構存在合理信賴,可作為無主觀故意的辯護理由。
上家資質審查證據:
提供上游供應商的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檢測報告等文件,證明已盡到形式審查義務?!颁N售不合格獸藥案”中,被告人提交上家獸藥 GMP 認證證書、產品合格證及每批次獸藥檢測報告,證明有理由相信所銷售獸藥合格,法院認定其無明知。
技術依賴與第三方背書:
若涉案產品經專業機構檢測或獲權威認證,被告人可主張基于對專業機構的信賴認為產品合規。“某化工企業排放超標廢水案”中,被告人提供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出具的近期合格報告,證明基于該報告認為排放行為合規,最終檢察院以證據不足作出不起訴決定。
三、程序與實體雙重防御:刑行銜接與證據排除
從程序和實體兩個層面防御,通過審查行政程序合法性、排除非法證據等方式,動搖控方關于被告人主觀故意的認定。
1. 推動案件回歸行政法調整范疇
行政前置程序合法性審查:
若涉案行為僅違反行政規范且未造成實質危害,可主張屬行政違法而非刑事犯罪?!澳吵袖N售標簽瑕疵食品案”中,被告人提供市場監管部門此前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該決定書認定其銷售的食品僅存在標簽瑕疵,未涉及食品安全問題,最終法院認定其行為未達刑事立案標準,判決無罪。
合規整改與補救措施:
案發前主動召回產品、配合行政機關整改的行為,可證明被告人無放任危害結果發生的主觀故意。“某酒廠生產甲醇超標白酒案”中,被告人自查發現白酒甲醇含量超標后,立即銷毀庫存產品并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告,法院據此認定其屬于過失而非故意犯罪。
2. 證據能力與鑒定意見的精細化質證
檢材來源合法性質疑:
若鑒定檢材提取程序存在瑕疵,如未全程錄像、未同步封存等,可主張鑒定意見無效,進而否定控方關于被告人主觀故意的認定。“某電鍍廠排放含鉻廢水案”中,被告人調取執法記錄儀視頻發現檢材提取未按規定密封,存在交叉污染風險,法院最終排除該鑒定意見。
鑒定標準適用性抗辯:
對于新型物質,若鑒定機構采用的檢測方法過時或不適用,可申請重新鑒定。“某保健品添加雙辛酚丁案”中,被告人引入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的質譜分析報告,證明原鑒定機構未準確識別雙辛酚丁的分子結構,采用的檢測方法不符合最新行業標準,最終成功推翻控方關于該物質為 “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 的認定。
總結
證明主觀無故意的核心在于以客觀行為反證主觀心態。
被告人需通過解構控方的推定邏輯、結合自身個體特征與行為背景進行差異化辯護、從程序和實體層面進行雙重防御等方式,構建完整證據鏈,系統性動搖控方指控基礎。
辯護過程中,被告人應在專業律師指導下,針對個案特征設計合理的 “證據組合拳”,同時善用專家輔助人、但書條款等制度工具,推動司法機關作出符合刑法謙抑性的裁判。
作者:鄒玉杰律師
九章刑辯創始人,安徽律師門戶網創始人;
亳州律協刑委會主任,金亞太(亳州)律師事務所主任,譙城區法學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
目標:窮二十年蠻力,救一百條人命!
#亳州刑辯
#亳州市最厲害的刑事律師在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