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越南人,如果你和他聊合作,聊未來,聊發展,那他會很開心地和你稱兄道弟。
但如果你和他聊起來歷史,那不好意思,他很可能要跟你翻臉了。
越南學生之間會吐槽:從上學第一天開始,“中國”就占據了我們歷史課的80%!
為什么越南對中國的態度那么擰巴?
因為最早的時候,北越那塊地方是屬于秦朝的。
秦末時期天下大亂,南海尉趙佗自立為王,稱自己為南越武王,從那時候起,越南和中原王朝就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此后的時間里,和中國歷史上那些周圍的國家一樣,一旦中原王朝出現動亂,這些小國就開始支楞起來;
而當中原王朝統一安定,這些小國就納貢稱臣。
越南和他們還有一點不太一樣。
不一樣的點在于,這片土地上出現政權自立的時間,往往出現在中原王朝動亂不堪之時。
而一旦中原王朝統一了,就會出兵給它一電炮,讓它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版圖之下。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十世紀,五代十國的時候。
當時還稱作安南的越南出了一個人,名字叫吳權,他趁中原王朝四分五裂之際,在白藤江擊敗了南漢。
這一場勝仗讓吳權的自信一下子膨脹了起來:哥們兒在安南這塊地界修煉了這么久,一出山就把中原的勢力給干趴了。
極度膨脹的吳權在打贏了勝仗的第二年,就自封為吳王。這個吳王可不是逍遙津十萬大軍輸給八百魏兵的大魏吳王孫權。
但是倆人都是“吳”,一個國號吳,一個姓吳;倆人還都叫“權”,所以冥冥之中,這位越南前吳王似乎是沾了孫權的因果。
比如這位吳權雖然打敗了南漢,并借著這股子興奮勁兒稱王,可他根本沒能搞定安南當地的豪族。
終其一生都沒有能夠征服北越,只能在南邊這一旮沓地盤頂著吳王的名號散發自己的王霸之氣。
而他死后,他的小舅子立刻就篡位,根本不認他這個吳王,他的后代不得已,只好朝中原王朝求救,以此保全身家性命。
但是越南研究歷史的學者不這么覺得,他們認為吳權這個人,是越南響當當的大英雄,是他開了越南獨立于中原王朝的先河。
這就是中國周邊小國,或者說儒家文化圈這些前中國的藩屬國擰巴的地方:要極力證明自己有獨立的國家文化和歷史,但總是離不開中原王朝的影響。
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有國號的獨立政權,還要在吳權稱王的三十年后。
一個叫丁部領的人先是征服了安南境內的各處割據勢力,然后建立了丁朝,還起了個國號叫大瞿越,丁部領自封為帝。
明明地方不大,卻偏偏要帶個大字,明明連中原王朝的天子的面都沒見過,也自稱皇帝。
不過沒有關系,至少從這時候開始,越南從歷史上就是獨立國家的根算是真的尋著了。
不過,這丁部領自封皇帝的時候很是豪邁,兩年以后接受宋朝皇帝冊封的時候姿態也很到位。
越南正式成為了一個封建國家,可越南仍舊沒法走出儒家文化圈。
此后的時間里,長則三四十年,短則十年出頭,就會有越南就要換一次天。
今天你還是丁朝子民,明天就成了黎朝的百姓。
李、陳、莫、鄭、阮。今天你推翻我,明天我推翻你。
今天你向中原王朝稱臣,明天我去給中原皇帝納貢。
在越南這片土地上,近八百年的時間里,真正實現了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盛景。
但是無一例外,不管輪到誰當班,第一件事就是先瞅瞅中原王朝的皇帝是誰,那可不能拜錯了大哥,一旦拜錯,就是一頓好揍。
但是對外,越南這一位位君主都對中原王朝俯首稱臣,可對內,他們就說了:
“我那是為了咱們大瞿越能夠得到中原王朝給的資源,是為了大家好,我接受他們冊封為王,只不過是賣他們個面子,實際上我就是如假包換的皇帝。”
所以這段時間,對越南和中原王朝的關系,歷史上還有一個概括,叫做:“外王內帝”。
這兩千年的時光,越南從一塊屬地變成了一個藩屬國,盡管名義上它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這兩千年,熏也熏入味了。
從文化到建制,越南幾乎就是中原王朝這個大國的微縮袖珍版的等比復刻。
我們過什么節,他們就過什么節;我們過節吃啥,他們過節就吃啥;
我們有什么官,他們就有什么官;我們的皇帝自稱朕,他們的皇帝也每天朕來朕去;甚至連二十四節氣,他們都過。
但是他們還要擰巴著自己取一個名字。
聽起來是很離譜,但是越南就是這么做的,并且經年累月,一直如此。
有明白的讀者知道,這二十四節氣其實是中原地區的勞動人民通過漫長的時間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是古代的農業活動指導。
每一年,都由中央專門的部門下發今年節氣的準確時間。
大家伙就根據這個時間,合理安排農作物的種植日期和收獲時間,這叫農時,是吃飯的根,是生活的本。
越南那是片什么地方,跟中原地區根本不在同一個氣候帶,他們大部分地區都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和大陸性氣候那根本不是一回事。
這就像是用手機的充電器硬給電車充電,雖然都是充電,但哥倆八竿子打不著啊。
可他們還是執著地按著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來,為啥,因為安全感。
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綿延不絕,他們覺得穩,拿來用有安全感。
自天子至百官的封建官僚體系,可以維持一個龐大帝國的運轉,他們覺得穩,拿來用有安全感。
流傳了千年的習俗民俗,讓百姓都安居樂業,樂在其中,他們覺得穩,拿來用有安全感。
就像是一個剛剛單飛的初創團隊,照著前輩成功的路徑去復制,不一定有功,但一定沒錯。
安全感三個字,是越南,或者說中國周邊儒家文化圈國家基因里一直在追求的東西。
千百年里,他們經歷過太多次面對這個龐然大物雷霆萬鈞之力時的無力。
低頭稱臣了,他賞你的金銀珠寶數都數不完,一旦翹尾巴了,他攻來的刀槍馬蹄同樣無邊無際。
所以他們力求和他一樣,一樣的風俗,一樣的文化,一樣的制度。
我都跟你學得一樣樣的了,你就別再動不動嚇唬我了成不成?
直到近代,當列強打開他們的國門,肆意欺辱的時候,小哥幾個回過頭去找大哥,結果一瞅,傻眼了,大哥也讓人干趴了。
他們這時候開始懷疑,之前拼死拼活學得了七分像,到底還有沒有用?目前來看可能沒啥用了,可學了這么久已經學進骨子里了,想放棄,卻也難了。
于是越南的學生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從上學的第一天開始,歷史課上中國就占據了我們80%。”
在上個世紀末,因為一些不愉快被揍了一頓屁股后,越南和我們的關系仿佛又一次回到了剛開始的時候。
在之前的一次大會上,越南的幾位大佬研究接下來的發展規劃的時候,發現文件里的名字和數字都忘了改。
越南仿佛又回到了舒適區,只要有樣學樣就能發展起來。
可一味地學習和他們想要的單飛,中間似乎總差了點意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