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局勢,總是充滿變數,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從大禹鑄造九鼎,劃分天下九州開始,歷史就不斷地在變遷之中演進。九鼎最初屬于夏朝,后來轉移到商朝,隨著商朝的覆滅,又歸周朝。
《史記·封禪書》中曾提到:“遭圣則興,鼎遷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p>
據說,大禹鑄造的九鼎,最終傳到了秦國,但隨后下落不明。有民間傳聞稱,秦始皇在搜尋九鼎的過程中失誤,致使秦朝僅存在了短短十幾年。此后,許多封建王朝的壽命并不長,往往不足三百年就滅亡,而看似不起眼的西域小國,卻奇跡般地延續了長達1200年,直到北宋時才悄然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甚至到楚漢相爭,所有的爭斗都發生在中原地區。西漢一統天下后,邊疆的擴展才慢慢深入,而“西域”這一稱呼也逐漸涵蓋了從玉門關到陽關以外的廣大地區。
狹義上的西域指的是這些地區,而廣義上,漢代開辟了絲綢之路,打通了中亞和西亞,甚至羅馬也可以被視為西域的一部分。
西域,如同中原一樣,曾經有數百個國家。由于資源匱乏,這些國家時常爆發沖突,彼此之間爭戰不斷。
在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憑借強大的漢朝實力,使西域的和平逐漸得到保障。當時,西域的古三十六國僅剩下樓蘭和精絕古國這兩個較為著名的國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屢次提到這兩個小國,但它們卻在歷史中神秘消失了。
然而,依然有一些強國在歲月的推移中頑強生存下來。例如“于闐國”,這個曾經活躍在西域的國家,從戰國時期起一直存續,直到北宋才漸漸消失。
于闐國位于西域南道,地處塔里木盆地南緣。它能夠長久存在,得益于獨特的地理和生活方式。
西域的土地貧瘠,不適合大規模種植糧食,因此,游牧經濟成為主流。然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出現了來自中亞的胡人,他們通過接觸中原的農業技術,逐漸發展出了種植業。公元2世紀,尉遲氏建立了于闐國,并傳授給人民養蠶的技術。
于闐國的農業和手工業在西域三十六國中極為發達,并且逐步占據了主導地位。除了這些優勢,于闐國還盛產玉石,并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之一。自從絲綢之路開通以來,于闐國便成了重要的貿易樞紐。
西漢在西域設立都護后,于闐國便直接歸漢朝管轄,憑借漢朝的庇佑,于闐國逐漸成為西域南方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然而,在東西兩漢交替之時,中原戰亂不斷,無論是王莽還是劉秀,都沒有精力顧及西域這些遠方的國家,西域三十六國進入了一個“戰國時代”。這些國家間的沖突愈演愈烈,許多小國被其他更強大的國家吞并。
莎車王曾雄心勃勃地想要統一南方,他攻打了樓蘭并劫掠了數千人。樓蘭王曾上書劉秀尋求援助,但劉秀自身忙于中原戰事,無法顧及西域的紛爭,樓蘭國家在此時也陷入了困境。
莎車王意識到,自己并不敵于闐國,于是再次發兵。然而,強大的于闐國直接打敗了莎車國,后者被徹底滅國。樓蘭趁機吞并了南道的多個小城邦,將國界擴展至尼雅河,成為南道上的兩大強國之一,與于闐國并立。
東漢建立后,劉秀依然無法專注于西域事務。直到漢明帝時期,劉莊派遣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抵達樓蘭后,了解到樓蘭與匈奴的關系非常密切,于是采取果斷行動。他帶領30人的使團,聯合其他部隊殺死了匈奴使團的100多人,成功迫使樓蘭歸附東漢。班超還派遣了500人駐扎樓蘭,確保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此時,于闐國的力量更為強大,北至精絕、西北至疏勒十三國,幾乎都被其征服?!逗鬂h書》記載,曾動員過3萬余人出征。雖然這支軍隊的規模與漢朝動輒幾十萬的大軍相比仍顯微小,但在西域,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力量了。
于闐國一直依附于中原王朝的庇護下,無論是班超出使西域后,它立刻歸附,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繼續朝貢,都未曾改變它與中原的關系。
進入唐朝后,貞觀二十年,西突厥與唐朝結為親戚。唐朝將龜茲、于闐、疏勒、朱俱婆、蔥嶺等地作為聘禮送給西突厥,同時還設立了四大軍鎮,合稱“安西四鎮”。盡管于闐成為了軍鎮的一部分,但它依然存在,直到宋朝時期才漸漸消失。
至于它的最終滅亡時間并不明確。根據《宋史》的記載,公元1009年,于闐黑汗王派遣回鶻人前往中原朝貢,說明此時于闐已被黑汗王朝統治,最終宣告滅亡。但當時的“和田”仍然非常著名,因此于闐國的名聲也因“和田”而傳承了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