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官場,能當上宰相的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但要當九朝宰相,那簡直就是個奇跡。歷史上還真有這么一位牛人,他歷經五代十國亂世,先后侍奉過11位皇帝,穩坐宰相之位長達數十年。這位"官場不倒翁"就是馮道。
說起馮道,現代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當時,他可是響當當的人物。他活了73歲,在平均壽命不到50歲的古代,這已經算是高壽了。更厲害的是,他這73年里,經歷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侍奉過11位皇帝。從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前的五十多年里,中國北方政權更迭如走馬燈,而馮道始終穩坐宰相高位,堪稱"官場釘子戶"。
亂世中的生存智慧
馮道之所以能成為"九朝元老",首先得益于他超強的生存智慧。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迭頻繁,皇帝說換就換,大臣稍有不慎就會人頭落地。但馮道總能化險為夷,甚至越混越好。
比如后唐滅亡時,新皇帝李嗣源問他:"你以前是先帝的宰相,現在又來輔佐我,心里有沒有障礙?"馮道回答:"我的職責就是輔佐明君,管他是誰呢?"這番話既不得罪前朝,又討好了新君,堪稱官場教科書式的回答。
再比如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攻入中原時,馮道主動去見他。耶律德光問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馮道答:"此時佛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這馬屁拍得恰到好處,讓耶律德光龍顏大悅,不僅沒殺他,還讓他繼續當官。
仕途起伏中的處世哲學
馮道的為官之道,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圓滑世故,明哲保身"。他從不參與黨爭,也不發表激進言論,永遠站在皇帝一邊。有人罵他"墻頭草",但他自己卻說:"我只是一個做官的,皇帝讓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最能體現他處世哲學的是他在后晉時期的一件事。當時石敬瑭為了當皇帝,向契丹稱臣,割讓燕云十六州。很多大臣反對,但馮道卻全力支持。后來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社稷為重,君為輕。只要國家安定,個人榮辱算什么?"這番話雖然聽起來冠冕堂皇,但也暴露了他只求自保、不顧民族大義的本性。
文化人的兩面人生
別看馮道在官場上八面玲瓏,在文化事業上卻頗有建樹。他主持印刷了《九經》,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用雕版印刷儒家經典。這項工程耗時二十多年,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影響深遠。
此外,馮道還非常重視教育。他在擔任地方官時,經常興辦學校,資助貧困學生。有人評價說:"馮道雖是個'官油子',但對文化教育確實做了不少實事。"
不過,馮道也有虛偽的一面。他寫過一首詩:"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須知海岳歸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表面上是安慰自己,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投機行為找借口。
身后罵名的由來
馮道生前位極人臣,死后卻背負千古罵名。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狠,說他"奸臣之尤"。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五代十國時期,儒家倫理受到嚴重沖擊,馮道的所作所為與傳統的忠君觀念相悖;后世史學家大多站在儒家立場,對馮道這種"不忠"的行為難以接受;再加上馮道確實有些行為過分,比如他為了討好皇帝,不惜替契丹人說話。
但平心而論,馮道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在那個亂世,如果過于堅持原則,可能連命都保不住。他選擇明哲保身,或許是一種無奈之舉。
歷史評價的變遷
有趣的是,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對馮道的評價也在變化。到了近代,一些學者開始重新審視馮道。范文瀾在《中國通史》中說:"馮道歷事五朝八姓十一君,看似無恥,實則是亂世中保存文化的一種方式。"
現代歷史學家黃仁宇也認為,"馮道的行為雖然不符合傳統道德標準,但在五代十國那個特殊時期,他的處世之道有其合理性。"這些評價說明,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受到時代觀念的影響。
亂世中的生存之道
在亂世中,是堅持原則還是明哲保身?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有人認為,馮道的行為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喪失了氣節;也有人覺得,在那種環境下,能活下來并做些實事已經很不容易。這種爭議恰恰體現了人性的復雜性。
馮道確實是個矛盾的綜合體。他既是"官場不倒翁",又是文化事業的推動者;既被罵作"奸臣",又被后人重新評價。恰恰這種復雜性,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現代視角下的馮道
放在今天來看,馮道的故事依然有現實意義。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原則與現實的沖突。是堅持己見還是隨波逐流?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要學馮道那樣圓滑世故。而是要明白,在復雜的環境中,有時候需要靈活變通,有時候則需要堅守底線。關鍵是要把握好度,既不能隨波逐流,也不能迂腐固執。
結語
馮道這個"九朝元老",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什么叫"能屈能伸"。他或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忠臣,但也不是十惡不赦的奸臣。他只是一個在亂世中努力生存,并盡可能做些實事的普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