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韓國李在明已經上任一段時間了,作為在政治圈游走這么多年的他,非常明白現如今他所要做的事情,奈何美國的25%關稅讓他頭疼不已。
在最近美韓的商務談判中,就有消息透露,美方要求韓國采取一定的貿易限制,其實就是指向了由韓國經手的中國商品,顯而易見,美國一直在打壓中國。
韓國政府心知肚明,卻不敢明說,首爾陷入兩難:不配合美國,關稅可能繼續上漲;配合美國,則可能激怒中國,十年前“薩德”事件的陰影依然籠罩著韓國決策層。
中方的克制姿態
面對美韓談判中涉及中國轉口貿易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近日表態異常克制:“任何協議和談判都不應當損害第三方的利益”。
沒有點名韓國,沒有威脅反制,只有一句溫和提醒,這與中國商務部此前的強硬姿態形成鮮明對比。
而中方商務部門也曾經明確的表示:在韓美貿易期間,只要是出現損害中方利益的情況,中方堅決不會接受,勢必會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這種態度轉變意味深長,李在明上臺剛滿五周,被外界視為“對華務實派”,中方顯然在給這位新總統留出空間,觀察他如何在中美之間走鋼絲。
李在明本月初收到中方邀請,參加9月3日的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面對這份邀請,李在明只拋出九個字:“將盡快改善韓中關系”。
既沒接受,也沒拒絕,字里行間藏著難言之隱。
薩德事件的慘痛教訓
韓國人不會忘記2017年,當樂天集團與韓國國防部簽署“薩德”換地協議時,中國外交部的回應斬釘截鐵:“中方反對在韓部署薩德系統的意志是堅定的,將堅決采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安全利益”。
中國政府與民間的反應形成強大合力,吉林樂天瑪特門前,群眾拉起橫幅:“韓國樂天,宣戰中國,樂天支持薩德,馬上滾出中國”。
指數和微博指數直線上升,網民情緒被徹底點燃,中國代購周靜在武漢的工作室里積壓了大量韓國化妝品,她公開發聲:“個人利益在國家利益面前太渺小了,哪怕代價是我的事業和理想就此止步。”
韓國零售業遭受重創,中國消費者自發抵制韓貨,赴韓旅游人數驟減,這場風波給韓國商界留下深刻烙印,至今仍是韓國處理對華關系時的重要參考。
經濟現實的鐵律
有相關的貿易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中韓貿易額占韓國對外貿易的四分之一,尤其是在芯片和汽車韓國兩大支柱產業上,很是依賴中國市場。
三星、現代等韓國巨頭的生產線離不開中國供應商,一旦中韓關系惡化,工廠停工、工人失業的噩夢可能重演。
韓國目前的經濟處于低迷狀態,實在是承受不了太大的折騰,美國的要求與對越南的要求是一模一樣。
但韓國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結構決定了它無法簡單效仿越南,中國產品通過韓國轉口比經越南更便捷,這也是美國緊盯韓國的原因。
韓國官員最近主動向媒體透露美方要求,被解讀為向中國提前打招呼,這種小心翼翼的姿態,折射出十年前薩德事件的教訓已深入骨髓。
李在明的平衡術
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于李在明來說相當于在走鋼絲,一邊是美國的施壓,一邊極力的想改善中韓的關系,此時的她必須展現外智慧。
他派出特使穿梭于中美日之間,試圖恢復文在寅時期的“全方位外交”傳統,韓國外交姿態低調務實:不要求美國將汽車關稅“歸零”,只請求“比其他國家低一點”。
李在明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評價一針見血:“外交應該朝著有利于雙方的方向推進,如果單單是讓某些國家受益,或者讓某些國家受損的話,那么這不是外交,而是掠奪。”
這種務實態度反映在經濟數據上:韓國芯片對華出口占總出口的60%,汽車產業約40%市場在中國,離開中國市場,韓國經濟將立即出現問題。
李在明面前有張考卷:如何在討好美國與不得罪中國之間找到平衡點,這道題,考的是韓國總統的政治智慧。
韓國貿易代表本周在華盛頓懇求美國對韓國汽車“少收點稅”,姿態比日本和歐盟低得多,但真正決定韓國命運的談判桌不在美國。
韓國芯片對華出口占總量60%,汽車產業40% 市場捏在中國手里,十年前樂天集團的下場歷歷在目,中國反制措施已從零售業升級到核心技術領域。
李在明派往北京的特使懷里揣著什么方案,9月抗戰紀念活動他會不會現身?答案揭曉時,韓國人將知道新總統是否真讀懂了2017年那本教科書。
信息來源:
韓國總統李在明涉華表態:將盡快改善韓中關系 2025-07-03 13:35·環球網
《新華國際時評:韓國當局莫在“薩德”問題上一意孤行》——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