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7月11日報道,英國國家審計署(NAO)警告稱,由于人員和零部件短缺,英國耗資數十億英鎊的F-35隱形戰斗機僅能執行三分之一的任務。
審計署的一份嚴厲報告指出,工程師和零部件的缺乏“削弱了武裝部隊的作戰能力”。審計人員警告稱,這意味著機組人員能夠執行的任務數量“約為國防部目標的三分之一”。報告稱,監督該項目的熟練工程師在全國范圍內短缺,最終導致“飛行員的飛行時間減少”。
盡管F-35戰斗機被吹捧為“顯著優于”英國其他所有戰斗機,但已在這款戰機上投入的110億英鎊(約合1100億人民幣)卻帶來了“令人失望的回報”。
2012年,作為華盛頓牽頭的全球項目的一部分,英國國防部開始接收由美國航空航天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制造的這款未來派戰斗機。
這些隱形戰機從英國皇家海軍的兩艘新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上起降,是迄今為止制造的最先進的戰機之一。
英國已承諾購買總共138架F-35B型戰機,其中38架已交付,另有10架正在訂購中,但購買其余戰機的計劃尚未獲批,也沒有具體時間表。國防部預計其隱形戰機機隊將服役至2069年。
同樣,英國政府最近透露將再購買12架可攜帶核武器的F-35A型戰機。這些戰機無法從海軍航母上部署,且英國何時購買這些戰機尚不清楚。批評人士還聲稱,如果該計劃得以實施,英國仍將依賴美國來部署這些戰機的戰術核武器。
盡管該項目主要是美國的項目,但每架戰機約15%的價值是在英國制造的,為英國企業帶來了約220億英鎊的合同。英國審計署的報告稱:“由于國防部和全球項目均存在失誤,目前英國F-35戰機的整體能力低于國防部2013年商業計劃案中預期的水平,且在未來幾年內仍將如此。”
國家審計署表示:“我們認為,與國防部的計劃相比,迄今為止,在估計已投入的110億英鎊中,所取得的戰機能力回報迄今為止令人失望,盡管該項目也帶來了其他重大收益。”
審計人員對該項目的審查發現,該項目一直受到長時間延誤的困擾。為戰機配備武器(包括整合英國研發的導彈)以及向國防部保證戰機保持其隱形能力的計劃已被推遲至2030年代。
同樣,國家審計署表示,由于資金問題和全球項目的問題,首批48架戰機的全部交付也落后于計劃。為解決人員和零部件短缺造成的問題,國防部將飛行要求從每月10小時減少到約7.5小時。
但盡管如此,國家審計署的報告警告稱,去年3月,飛行員仍未能達到這一目標。國家審計署補充稱,出于國家安全考慮,未披露實際數據。
國防部一直未能持續實現其戰機可用性目標,導致飛行員的飛行時間低于要求。報告稱:“國防部的短期預算決策和全球項目的嚴重延誤阻礙了戰機及其他支援能力的交付。”F-35部隊“人員嚴重短缺”,工程崗位“存在嚴重缺口”。
報告稱,原定于2026年4月底前交付的首批48架戰機第一階段交付工作因部分財務原因和全球項目延誤而落后于計劃。
此前,英國一架部署在價值35億英鎊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上、前往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F-35B戰機發生故障,在印度滯留了近一個月。
這架價值8800萬英鎊的老舊戰機于6月14日被迫在喀拉拉邦的特里凡得瑯機場緊急降落。但降落后,這架隱形戰機出現了工程問題,只有英國工程師才能修復。本周,一支英國工程師團隊抵達該國,但尚不清楚這架戰機何時能修復。
這架受損戰機的困境后來遭到了印度旅游局的嘲諷,該局將其變成了一個網絡梗,并偽造了一篇由“英國F-35B”撰寫的評論:“喀拉拉邦是個如此令人驚嘆的地方,我都不想離開了。絕對推薦。”
談到國家審計署的報告,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國家審計署的報告正確認可了F-35戰斗機的世界級能力及其帶來的重大經濟效益,包括為英國企業創造了220億英鎊的工作機會和數千個就業崗位。該項目繼續在批準的預算范圍內運行,到今年年底,英國將擁有兩個完整的F-35戰斗機中隊,隨時可部署。我們最近還宣布將購買12架F-35A戰機,為英國創造2萬個就業崗位,并加入北約的雙能力飛機核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