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原計劃采購數量為750架,為何最后數量銳減,美軍只采購了187架?生產線還被砍掉了?
其實F22被美國折騰的只剩這么點兒,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F22
上世紀80年代,蘇聯的蘇27、米格29等新一代戰機給美國帶來了不小的震撼,特別是蘇27在巴黎航展上的眼鏡蛇機動和落葉飄,讓美國意識到單靠F15是壓制不了蘇聯飛機的。于是,美國加緊了先進戰術戰斗機的研制計劃。
在上個世紀,F22可謂是夢幻戰機,蝶形機翼可以有效分散雷達波,加萊特進氣道在低空低速下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雙發F119矢量發動機雖然參數造假,但是足夠讓F22具備短距起降和獲得超機動能力,也正是它的超音速巡航給后來的五代機定了一個入門指標。
1990年,首架F22原型機首飛,當時美國空軍雄心勃勃,大筆一揮,“我要訂750架,打爆蘇聯空軍!”結果,F22一發導彈還沒有發射,蘇聯就解體了。
這時,國會山的老爺們心態發生了變化,對手都沒了,危機感也沒了,750架好像有點太多了,要不砍掉一些吧,裝備442架足夠了。
到了2005年,采購計劃又變了,再砍一半,只裝備225架。2009年,美國自認為F22已經天下無敵,這十幾年都沒有其他五代機問世,看來F22是獨孤求敗了,200架就已經足夠。這時的美國只打治安戰,中東拖鞋軍和阿富汗游擊隊還配不上F22,殺雞何必用屠龍刀?
當時俄羅斯窮困潦倒,沒能力搞五代機,而中國關起門來一心搞“殲10改”,于是美國決定,拆除F22生產線!
2011年,最后一架F22下線,標志著此款戰機成為絕版,其背后的2000多家供應商活不下去,75%倒閉,其余的轉行,生產鈦合金零部件的開始改行造高爾夫球桿。
被打入冷宮的F22
就在F22生產線關閉后,中國“殲10改”突然首飛,只是改的有點過,變成了殲20,這給美國的震撼屬實不小。其實,此時的美國要是重啟生產線還來得及,工廠還沒拆,相關的工人都還可以找回來,供貨商給點錢也還能重新合作。但是五角大樓和國會鐵了心不要F22,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不想再生產它了,這是為什么?
因為,F22這款飛機已經沒有多少油水可以撈了。它已經很成熟,不像F35才首飛沒多久,按照美國快樂教育下的普通民眾智商,35比22大,又是新出來的,肯定比較先進,納的稅用來供養F35更好。民眾支持,國會批錢也快,新項目就有新資金。
F35價格比F22便宜,怎么油水比它還多呢?其實,F35的生產成本要比F22便宜很多,一個是雙發,一個是單發,而且F35的零部件是全球采購,供應商共2000家,總裝廠歐洲有兩個,日本名古屋也有一個。東西都外包,成本自然就壓下來了。
目前F35的總交付量已超1000架,均攤下來,單價約為9700萬美元,這是一個5000億美元級別的大項目。而F22因為不出口,哪怕單價1.5億美元又能怎樣?后期使用維護的費用都算上,不過500億美元。
相比于F22,的確是F35更適合美國,它可以給空軍用,也可以給海軍用,能打空戰還能對地攻擊。重點它還是一款優秀的外銷商品,相當于美國控制盟友的一個緊箍咒。F35大量外銷后,可以削弱歐洲研發五代機的意愿,戰時這些F35美國還可以自己用,因為密鑰掌握在他們手中。
F22悲慘的結局
現在F22已經沒有新零部件可以更換了,這些年還摔了5架,縫縫補補,現役185架F22中,只有120架左右可以用,洛馬也不想對其升級和改造。再過幾年,中國六代機服役后,F22大概只能上聽泉鑒寶了,一眼大開門的美利堅老古董。
F22戰機從最初的750架藍圖到187架殘局,暴露了美國戰略預判失誤和其致命的傲慢。現在的美國,要靠波音來研制下一代空優戰機F47,不知道它超音速巡航時,機艙門會不會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