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紀檢部門對公務員的監督不可是裝樣子,“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已經成為干部監督的常態。
“感謝組織及時提醒,這次談話讓我看清了自己工作中的問題。”一位因公車管理不規范被約談的分管領導,在談話后立即著手整改公務用車臺賬。
現在很多地方的干部雖然沒達到處分標準,但問題也被紀檢部門明確點出。
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正成為干部管理的重要抓手。它針對黨員干部在思想、作風、紀律等方面出現的苗頭性問題,或存在雖不構成違紀但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通過提醒談話、批評教育等方式及時干預。
不同于紀律處分,這種形態聚焦于干部行為的早期矯正。
01 監管關口前移,何為“第一種形態”?
這種形態適用情形廣泛:從思想消極、負面情緒傳導,到工作作風粗放、聯系群眾不夠;從輕微違規操作到經常遲到曠工,再到社會交往復雜或收支明顯異常。
紀委會議強調,要精準運用“四種形態”,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干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第一種形態就是這精準監督鏈條中的基礎環節。
02 六類行為被亮紅燈,年輕干部成重點
在近年各地通報中,“玩、混、浮、躁、虛、散”六類行為逐漸成為年輕干部典型問題。
“玩”——某地一名警員沉迷網絡游戲花費高達百萬元,為維持高消費欠債300余萬,最終因“靠案吃案”索賄被判刑七年半。1995年出生的郵政柜員則因網絡賭博竊取單位資金34.8萬元,換來開除公職和近兩年刑期。
“混”——上班“磨洋工”,下班“精神抖擻”。某地年輕干部自查時,“混日子”被列為首要問題。
“浮”——有些人重表面功夫,熱衷“短平快”政績。沿海某市紀委監委發現,72%的年輕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發生在關鍵崗位,他們常利用信息化手段單獨作案,隱蔽性強。
“躁”——有的干部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順風順水卻歷練不足,遇挫折易心態失衡。
“虛”——這類群體追求超現實的高消費。西南某地27歲國企干部入職重要崗位不到半年就收受6萬元好處費,9年間69次收禮。
“散”——這類人社會交往復雜、生活不檢點。四川九寨溝縣干部李偉不僅“躺平”,還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借用管理服務對象錢款。
03 組織如何出手?立體化監督網正在形成
面對年輕干部作風問題,各地積極構建教育、監督、關愛三位一體的防控網絡。
通過日常監督、信訪舉報等途徑發現問題苗頭,運用談話提醒、批評教育等方式及時干預。
建立“治未病”與“防復發”結合機制。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批評教育的同時明確整改期限,通過不定期抽查督促落實。
04 嚴管厚愛,做好談話“后半篇文章”
為防止一談了之、一函了之,多地建立“發現問題、談話提醒、督促整改、回訪問效”閉環機制。
懲處不是目的,挽救才是根本。“第一形態”執紀的目的是幫助黨員干部糾偏止錯、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讓監督執紀更有溫度。
組織在干部成長關鍵節點的每一次提醒,都是最好的保護。
這場作風“大清理”,不僅是對問題的整頓,更是對人才的呵護——唯有扶正成長的幼苗,才能收獲棟梁的森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