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圖片)
大祥融媒訊 (記者 昌小英 通訊員 鄭芹 何靖)“以前抬頭就是‘蜘蛛網’,刮風下雨提心吊膽,現在街道把電纜埋進地下,我們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近日,在邵陽市大祥區學院路街道深塘社區邵陽學院后街,居民王阿姨看著煥然一新的街道環境,向回訪的街道紀工委干部豎起大拇指。
這一困擾群眾多年的“心頭病”得以根治,正是邵陽市大祥區學院路街道創新“紀檢+信訪”聯動機制,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生動實踐。
(施工作業)
“空中隱患”成民生痛點,信訪渠道架起連心橋
邵陽學院后街作為老舊街區,架空電纜線如“黑色蛛網”般橫跨道路,部分線纜垂落距地面不足2米,遇大風天氣常與樹枝纏繞,存在觸電、火災等重大安全隱患。據統計,近3年街道信訪辦累計收到相關投訴10余件,居民代表在民情懇談會上多次反映:“頭頂上的‘定時炸彈’不拆,我們連窗戶都不敢開!”
面對群眾強烈訴求,街道紀工委主動介入,將該問題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項監督清單,聯合信訪部門建立“訴求收集—分類建賬—限期督辦—結果反饋”閉環機制。通過實地勘查、入戶走訪、征求專家及群眾意見,形成《后街電纜安全隱患專項調研報告》,明確“線纜入地”為破題關鍵。
“群眾反映的問題不能在推諉中‘空轉’!”街道紀工委書記在專項督辦會上嚴肅指出。針對社區反映的“資金缺口大、跨部門協調難、群眾矛盾多”等問題,紀工委組織召開聯席會議,明確社區要壓實主體責任,城建、電力、電信等部門明確整改時限,街道分管領導牽頭統籌調度。
在紀檢監督推動下,信訪辦建立“日溝通、周調度”機制,協調城西電力局、社區、高校等6家單位召開多次聯席會議,采用“政府補貼+電力讓利+社區自籌”多元籌資模式,僅用45天完成1.2公里電纜入地工程。施工過程中,紀工委全程跟蹤監督,嚴防偷工減料、虛報工程量等廉政風險,確保民生工程成“廉潔工程”。
“長效治理”固化解成果,“未訴先辦”贏群眾口碑
如今的后街,曾經遮天蔽日的電纜線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地下管廊。街道以此為契機,建立“紀檢+信訪+網格”三級巡查機制,實現“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
“我們將繼續深化‘紀檢+信訪’雙輪驅動模式,把群眾‘問題清單’轉化為干部‘履職清單’,用監督執紀的‘硬度’提升民生服務的‘溫度’。”街道黨工委書記趙踐橋表示,下一步將聚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背街小巷停車難等痛點,持續擦亮“民呼我為”服務品牌,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End
時間:2025-07-11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一審:何 熠
二審:王喜嬪
終審:張海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