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著沒事,又看了一下童年就看了好幾遍的《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后者基本是大家公認的經典了,相比之下,后拍的《康熙王朝》風評就比較兩極分化。
我本人倒不是想洗地,只是發現這部劇和歷史記載的內容完全相反,也和很多網友想象的完全相反。很多人心目中的《康熙王朝》是一部“吹捧麻子皇帝的‘辮子戲’”。但實際情況可能剛好相反,這部劇在很多關鍵細節上,相比于歷史記載的內容,反而存在極大抹黑,這在中國幾部歷史劇中,可以說是罕見的情況。
舉幾個例子:
康熙明知道忠于自己的朱國治回云南勢必兇多吉少,還把朱國治送回去,導致朱國治被吳三桂殺害祭旗?
真實歷史:朱國治是被吳三桂所殺不假,但他的云南巡撫是補任的,系清朝正常官員輪換,與康熙無關。
康熙為了平三藩,縱容漢軍搶奪百姓還甩鍋給察哈爾王?
察哈爾叛亂爆發于康熙十四年三藩之亂期間,因為當時康熙正忙于和三藩軍激戰,所以派出郡王鄂札為撫遠大將軍,大學士圖海為副將軍統兵迎戰。這時圖海建議將八旗家奴組成數萬人軍隊,本來康熙也沒多大信心打贏,只為拖延時間。沒想到圖海下令軍隊所經之處,所獲金帛盡歸己有,起到了極大激勵效果,僅用半個月的時間便打到察哈爾布爾尼的老家。對此事,康熙責怪圖海放縱士兵搶劫,但考慮到圖海免除了一個心腹大患,后來圖海得到了康熙的重用。因此康熙并未隱瞞此事,甩鍋察哈爾王,也責備了圖海不擇手段的行動。
為了打擊三藩和察哈爾王,康熙為了籌備漢軍請孝莊出山?真相是清軍綠營是順治時期打造的,本來就是皇帝的士兵,上面提到的家奴軍隊,也是康熙和圖海組織的,無需請求太皇太后。
還有劇中,康熙害怕周培公坐大,故意打壓周培公,后來又轉過頭求周培公解決臺灣問題。
實際上周培公本名周昌,三藩之亂中勸降王輔臣厥功至偉,康熙嘉封其母,又封其為山東登萊道,辭官以后關心國事主動請纓。周培公死于康熙29年,當時臺灣已收復7年了。此外劇中最感人的《御制皇輿全圖》由康熙本人下令繪制,并非被康熙辜負的周培公忠貞產物,全劇就周培公的塑造,搶康熙功勞不說,還把康熙黑的一塌糊涂。
三藩之亂時康熙“嫖到失聯”還差點被干掉,還害皇后難產而死。這應該是照搬的曹操宛城之變的故事。
同樣是三藩之亂,劇中表示康熙在三藩之亂被吳三桂完爆,還差點讓察哈爾王逼得遷都盛京并退位。其實三藩之亂雖然打得比較久,應該是康熙時期最嚴重的內戰,但三藩和臺灣明鄭聯軍自始至終沒有打過湖南。
此外還有三藩之亂時朱三太子攻入紫禁城一事,其實此事發生在嘉慶年間,由天理教徒主導。
談到臺灣,其實這部分劇情也是槽點滿滿,劇中稱康熙為了收臺不顧百姓死活強推遷界禁海?事實上遷界禁海康熙元年開始,康熙當時并未親政,而且康熙20年曾經因為遷界禁海帶來的負擔過重決定放棄但被阻止。
劇中鄭經利用康熙派的明珠成功鞏固地位,并且順理成章與清廷撕破臉,并且到最后一刻依然孝順,將老母親送走并自殺?其實真實歷史上,康熙早期就多次與臺灣議和,鄭經不允,后更加入三藩之亂,鄭經確實沒有打算把臺灣出賣給荷蘭人,但卻勾結西班牙與英國,還允許日本殖民。康熙聯合荷蘭人也不假,但可沒有允許外國人在臺殖民。鄭經家庭也算不上什么父慈子孝,關注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鄭成功就是被鄭經鬧的破事兒給氣死的。
同理還有,康熙借愛讀書為由不予封賞姚啟圣,只賜大宅。真實歷史是,姚啟圣在臺灣事務中功勞很大不假,但是在決策過程犯下致命錯誤,為爭功與堅持武統路線的施瑯唱反調,但他堅持和統路線又失敗,所以康熙封施瑯為靖海侯。而且姚啟圣私德堪憂。總體來看,這部劇有洗地遷界禁海不假,但是收臺這件事把康熙黑得不輕。
還有,康熙在明孝陵宣布收臺成功以示“大清遠勝大明”?黑子,康熙第一次拜謁明孝陵在康熙23年,收臺結束一年半,當時康熙拜謁明孝陵是在自己第一次南巡途中:
諭大學士明珠、尚書介山:明太祖陵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江寧,距陵非遠,其親為拜奠。是日,上謁明太祖陵。
康熙6次南巡,4次祭拜明孝陵,單就南巡來看,目的是治理災患,加上安撫當地人心,替清初入關造的孽擦屁股,朱元璋因為與張士誠的關系,加上重農抑商,選擇對江南極盡打壓,康熙拜謁只不過是強化自身正統性而已,康熙還親筆提“治隆唐宋”,可以說是給足了面子,沒有羞辱之意。也絕對沒有強迫要在自己拜謁朱元璋之前捷報傳到一說。
劇中寫康熙為了安撫噶爾丹出賣女兒,倒是噶爾丹成了純情好男人。實際上噶爾丹是貨真價實的屠夫。康熙朝確實有過幾個和碩公主,但大部分都是嫁給博爾濟吉特氏,沒有學漢朝和親。
后期也有不少抹黑的,比如康熙借李光地打壓太子黨和大阿哥黨,完事兒過河拆橋將其貶到臺灣。其實真實歷史上,李光地任中央大員成績一般,擔任地方官倒是不錯,康熙也曾多番維護,是李光地自己請求致仕的。
當然,若論全劇最離譜劇情,當然還是康熙睡兒子的夢中情人寶日龍梅,還發表反女權驚世神論“是你強暴了朕吶”,這個我表示徹底無話可說。
最后還有康熙對生死的態度,從康熙本人晚年的文字和講話來看,他對生死的態度其實比較泰然,比起歷史上一些迷戀長生的如嬴政、劉徹以及李世民等皇帝態度明顯超然許多,并不想“再活五百年”。
綜合來看,《康熙王朝》這部劇或許是想拍康熙馬屁,但屬于典型的拍馬屁拍馬腿上,把康熙塑造成為一個眼界太狹隘,又自大,純靠走運犧牲旁人的皇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