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現在的眼光,去回顧《康熙王朝》這部“童年經典”歷史大劇,
會發現他幾乎每一集都在胡編亂造,和真實歷史完全不合,同時邏輯也遠不算自洽,臺詞也遠不算嚴謹,充斥著各種硬傷:
比如孝莊太后自稱謚號“我孝莊”是什么奇葩臺詞?
康熙帝之“寶日龍梅,你強暴了朕”是什么虎狼之詞?
康熙帝指著長城說“五百年前,就是鐵木真從這里打進北京,占了宋朝半壁江山”,是何等歷史盲臺詞?
康熙帝對著明孝陵胡扯“朱元璋,你看到了么?大清遠勝于大明”,是什么夜郎自大言論?
準噶爾大汗葛爾丹,大軍高舉的旗幟,一個漢字“葛”,是什么扯淡道具?
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和他保留華夏衣冠的南明東寧政權,被丑化成小丑反派,劇中滿清君臣甚至大義凜然狀教育觀眾:只有剃發易服,才代表舉國一致和統一?
——又是什么扯淡歷史觀?
歷史上的鄭經,明明是壽終正寢,正因為他去世后諸子爭位,引發內亂,才讓滿清趁虛而入,其子鄭克塽投降。
然而,《康熙王朝》非要把毆打12歲小朋友的“勝之不武”,改成打贏鄭經這個成年人,逼他絕望自殺,又是哪個平行時空里的真實歷史?
明明這樣的發式,才是滿清真實的“金錢鼠尾”,不止是《康熙王朝》,那些所謂“經典辮子劇”敢如實還原么?
本質上,如《康熙王朝》這樣的辮子劇,秉承的就是那些所謂清史專家學者們的奇葩理論。
「清朝入關是代表多民族國家大一統的正義戰爭,反清復明、抗拒剃發是反對大一統。」
其種種謬論包括且不限于:
【尚可喜能認清大局,順應潮流和民心,既能與時同進,又能把握機會,明哲自保,急流勇退。這是一位在歷史轉折關頭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歷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從歷史的大局著眼,清軍入關和清王朝的建立,是應該肯定的。而洪承疇則有功于清之開國與清初的統一。】
【洪承疇順應歷史大勢,棄暗投明,把他的才能獻給了新的統一事業,并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是功不是過,更與投降外來侵略者的“漢奸”風馬牛不相及。時代已經變了,舊的史學觀念也在變。只有拋棄那種以華夷之分的標準評價歷史人物,才能對洪承疇及其他降清的人做出科學的評價。】
對此只想說:茍利國者,雖草民亦國士。徒善言者,雖大儒亦草芥!
近年來的《軍師聯盟》《三國機密》《大明風華》《長安十二時辰》《清平樂》《山河月明》等新歷史劇,雖然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包括許多不合真實史實的劇情和細節,
但在畫面、色彩、光影、配樂,音效,道具這些方面,呈現的整體質感,明明是遠超那些所謂“經典”的辮子劇的。
如果真按廣大網友給這些新歷史劇去挑刺的同一標準,比如《大明風華》只是考據不夠嚴謹,讓朱元璋用了民間傳說中的馬臉造型,都被大批特批;
那么諸如《孝莊秘史》《康熙王朝》《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李衛當官》《康熙微服私訪記》之流的“經典辮子劇”,
每一集里各種歪曲歷史的細節錯誤,根本就不勝枚舉,早就該被罵得體無完膚了!
為何翻拍《孝莊秘史》的《長安諾》,還有最近改編小說《清穿日常》的《新川日常》,都直接去掉滿清背景,改成了架空背景的全漢服古裝劇?
只因金錢鼠尾早已不得人心,令人唾棄,出品方可不敢和錢途做對。
這和10年前,“京圈”電視劇界,非要把架空小說《甄嬛傳》里的漢人皇帝“玄凌”,改成“雍正帝胤禛”后宮之事,剛好顛倒轉向了!
比如今年還上映了另一部辮子劇:《人生若如初見》,據說也是耗費幾千萬投資,招攬大批知名演員參演的“大制作正劇”。
男主角“良鄉”,母親是愛新覺羅皇族,以自己八旗貴族的身份為榮,「我們旗人男女平等,女人當家,不像你們漢人重男輕女」
《人生》劇中的八旗保皇派,如男主角一般,忠君愛國,溫良恭儉,恪守禮教,有情有義;
《人生》劇中的漢人革命黨,則一個個勾心斗角,兩面三刀,積極鉆營,吃喝嫖賭,始亂終棄。
所以,這種亂編歷史、三觀奇葩的辮子劇,開播第一天,就在廣大網友的聲討下,撤檔下架,不見天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