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解放之后,核心領導陣容參考這個安排,馬英九可享正部級待遇
很多人都在說,臺灣回歸是早晚的事。那回來了以后,這地方該怎么管,誰來當頭,就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就說馬英九,他這個人的情況就比較特別。他雖然沒天天把統一掛在嘴邊,但他堅持“九二共識”,還帶著臺灣的年輕人回大陸祭祖,這些事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他這幾年還往國外跑,有人說他是在為兩岸的和平想辦法。所以很多人覺得,統一之后,不能虧待他。
給他一個正部級的待遇,讓他去管管貿易方面的事,發揮他的長處,但是具體的行政管理就不要他插手了。這既是肯定他過去做的事,也是給島內其他人看。
說到具體的管理班子,那肯定得有咱們信得過的人。
島內那些一直盼著統一的愛國人士,他們最熟悉臺灣的情況,心里也向著祖國,肯定是要挑大梁的。
比如洪秀柱,這位女中豪杰,在臺灣政壇那可是響當當的人物。她年紀雖然大了,今年都77歲了,但威望高,立場從來沒變過,一直強調國家民族不能分。讓她去當省人大主任,名正言順,也能起到一個定心丸的作用。
還有一位老先生,叫郁慕明。他是新黨的創始人,在臺灣政界這么多年,跟各個黨派都打過交道。讓他來當省政協主席,去協調各個黨派的關系,那是再合適不過了。統一剛開始,肯定有各種聲音,就需要他這樣的老將來“和稀泥”,把大家攏到一塊。
那省長這個重要的位置,誰來當呢?
網上很多人都提到了一個年輕人,叫王斌忠。他是80后,有干勁,也懂臺灣的基層,最關鍵的是他一直旗幟鮮明地支持統一。讓他來當這個“行政一把手”,能給臺灣的年輕人樹立一個好榜樣,告訴他們,只要心向祖國,就有出路。
一個省長肯定忙不過來,還得有副手幫忙。像邱毅、黃智賢、賴岳謙這些人,大家在電視上經常能看到他們,為了統一跟別人辯論,思路清晰,口才也好。
尤其是邱毅,他之前分析過統一后可能遇到的八個大麻煩,從法律到教育,說得頭頭是道。讓他去管宣傳或者教育,肯定能把事情理得順順的。他們幾位當副省長,協助省長處理具體的事務,肯定沒問題。
光有臺灣本地的人還不夠。還得從咱們大陸的國臺辦、中臺辦這些地方,派兩個有經驗的領導過去當副省長,把咱們這邊搞經濟、管城市的法子帶過去,幫助臺灣快點跟上大陸的步子。
這就引出一個根本問題,統一后的臺灣,到底是個什么定位?
大家討論下來,覺得不能像香港澳門那樣搞“特別行政區”。因為臺灣內部太復雜了,各種想法的人都有,必須得中央牢牢地管住。最可能的就是成立“臺灣省”,跟咱們的江蘇省、浙江省一個級別,直接納入國家的管理體系。
這樣一來,中央的政策才能順順當當地推行下去,不管是發展經濟還是搞社會穩定,都好辦得多。
既然是省,那就得有省委書記。這個位置是整個班子里最關鍵的,是“定海神針”。這個人選,肯定不能是臺灣本地人,必須是中央從現有的中央委員里,派一個年富力強、有管理大省經驗的干部過去。這個人必須是中共黨員,確保黨的領導能落到實處。
還有個叫張安樂的人,他過去背景比較復雜,但現在愛國立場很堅定,在臺灣民間也有些影響力。有人說讓他管公安,但他年紀也大了,讓他當個省政府的參事,出出主意,講講臺灣社會的真實情況,幫助新的領導班子少走些彎路,也是個不錯的安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