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師經常抱怨學生成績差,身體素質差等等。其實老師沒有重點抓這些內容,倘若整個學校都在重點抓這些內容,那么抓什么就會有什么。
學生進入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尤其是中小學生,很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倘若一些學校被人為規定,是城里學校還是鄉下學校,是重點學校還是非重點學校,就很容易給學校劃分檔次,也很容易造成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重點學校的學生水平比較高,主要還是智力比較好,學習成績很好,衛生和紀律也不錯,學校方面管理也到位。或者說重點學校的管理比較好,才會讓很多學生衛生和紀律不錯,讓學生的成績始終好起來。當然重點學校招收的學生大多都是分高的學生,他們本身素質不錯,并不一定是重點學校管理非常好。當然一些重點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行,學生成績也就不行了;管理不行,學生成績也不行。倘若重點學校整天應對上級派發的任務,搞各種各樣的比賽,不讓學生專心致志地學習,那么重點學校的學生成績也好不到哪里去。倘若重點學校的老師不抓教學成績,只是抓其他的方面,那么重點中學的學生成績當然好不了。倘若非重點學校的老師主抓教學成績,不抓其他方面,那么非重點學校的學生成績會好起來。倘若非重點學校的老師主抓衛生和紀律,不抓學習成績,甚至整天搞所謂的道德教育,那么學校的學生成績始終好不起來,學校的名聲也始終好不起來。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學校的名聲靠成績來支撐。倘若學校的成績不好,哪怕是百年名校,也不會獲得家長和學生的認可,連同老師自己都不認可。學校靠成績來獲得名聲,成績好的學校會成為重點學校,成績不好的學校會成為非重點學校。一般來說,城市里的學校成績大都不錯,但也分重點和非重點。城市重點學校的學生入學成績不錯,但學校方面要強化管理,要主抓成績,不然只是借助一個重點名校的殼子,卻沒有突出的教學成績,而在其他方面卻總是活動多多,怎么說都是騙了那些分高的學生。分高的學生進入這樣的重點學校,本身想要考上好的大學,卻最終高進低出,怎么說都是學校教育的失敗,但這樣的學校并不承認失敗,而是獲得很多其他方面的成績,最終仍然是重點名校,招生時劃定的分數線仍然比較高。這樣的學校會保持自己的好名聲,不會宣揚自己的升學率,似乎符合了教育部門的要求,不公布學生分數,不公布排名,減輕學生的負擔,其實只是避免了家丑外揚。城市的學校還有非重點的,并不一定主抓成績,似乎校長和老師都知道,即便主抓成績,也趕不上重點中學的成績,就不再主抓了,只是強調其他方面的活動,不管是美術大賽還是合唱比賽,不管是體育比賽還是勞動技能大賽,都有人參加,也都獲得一些獎項。
學校靠獲得的各種活動的獎項評比,而各種獎項獲得之后會有一定的加分規則,每一個學校到年終的時候都要算清楚一年以來的各種活動能加多少分。成績是一方面,其他各種活動是另一方面。曾經有的學校成績考了倒數第一,而其他各項活動獲得的分數很高,最終總分評比第一。學校失去了成績評比的優勢,而專門靠各種活動來積攢分數,似乎注重了素質教育,但最終成績不能讓家長和學生滿意,怎么說都偏離了教育的初衷,也脫離了考試的要求。教育方面要始終本著樹人的規律,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前提是要學生成績好起來,其他方面自動會好起來,倘若成績不好,只是抓其他方面,就會舍本逐末,甚至越發展越亂,越發展越壞。老師抓成績,就會強調成績,強調學習方法和答題套路,讓很多學生都重視起來。但有的學校屬于非重點學校,校長和老師都知道生源的素質,就不想主抓成績,而且認為主抓成績是徒勞無功的,怎么也比不過重點學校的學生。如此一來,他們就會在學習方面放松管制,哪怕有學生上課睡覺他們也不管,有家長到學生鬧事,他們會自動放棄教育學生的權力,做了甩手掌柜的,當然優哉游哉。可是學生卻被他們耽誤了,并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學習不得法,管理不到位。
中小學生還沒有成年,人生觀和世界觀沒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老師主抓學習,他們就會在學習上用功;老師主抓衛生,他們就會在衛生方面努力;老師主抓籃球比賽,他們就會在籃球比賽上用功;老師主抓合唱比賽,他們就會在合唱比賽方面用力。老師主抓什么,他們就會在什么上面努力用功,等于老師強調什么,他們就跟著強調什么。事實上,并不是老師的主導作用失去了,而是很多老師自動放棄了主導作用,怕抓成績的時候被家長誣告,怕留作業太多又被家長誣告,怕管教學生的時候,被家長找上門。而教育部門又沒有明確規定教師的懲戒權,以至于很多家長故意碰瓷,故意找老師和學校的麻煩,最終這些屬于刁民的家長獲勝了,卻損害了教育的公平和公正。難道成了辦刁民滿意的教育嗎?當然不是,一方面教育部門要明確規定懲戒權的尺度,嚴格執行;另一方面要讓老師放手管理,要主抓某些方面,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檢查什么就抓什么,而檢查也像一陣風,刮過之后就沒事了。年年檢查,年年刮一陣風,年年突擊準備,年年耽誤學生成績,耽誤老師的教學,卻被視為正常現象,沒人深究,也沒人想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而學生成績卻一如既往地差,優秀的不多,中等和差等的卻非常多。這種現狀倒逼教育改革,教育部門要實現中考分流,讓一半的學生升入高中,另一半的學生升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看似根據成績來劃分,實際只是制造更多的廉價勞動力,緩解資本發展所需勞動力不足的危機。
在資本的運作下,學校走上了產業化道路,教育也走上產業化道路,只是為了賺錢,卻不負責學生的成績,而國家方面又頒布了“雙減”政策,似乎要給中小學生松綁。就像刮了一陣風,過去之后一切照舊。輔導班照舊開起來,學生的書包照舊很沉重,教育開支照舊很多。考試的題量不減反增,難度不降反升。那么這種改革就算是起了負面效應,而應該主抓成績的老師會自動放棄這塊領域,只需要做一個佛系的老師就可以了,該講的可以講到,該強調的強調,至于學生聽不聽,效果怎么樣,就不去追究了。這樣環境下的教育能好到哪里去? 不過,作為老師,應該知道,抓什么就有什么。倘若一個學校成績不好,一定是管理出了問題,師資力量出了問題,沒有重點抓學習。而學校就是學習的地方,不抓學習,可以弄得表面風風光光,一到考試就出問題,但學校總評并不一定落后。如此來看,很多學校主抓某些工作,絕對是舍本逐末。逃避抓學習,主要還是自身信心不足,似乎教育主管部門也不做堅實后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