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誰還能保住雷佳音的臉面?
就連官媒都直接發聲“雷佳音怎么又是你?”
揭開了雷佳音的真實處境,看似高產的背后,實際上一無所有。
打開現在的電視劇,大家不難發現基本上都有雷佳音的身影,無論是線上作品還是影視作品,好像他的身影一直充斥在其中。
院線、電視檔,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能看到他的臉。
可能很多人會以為這是他優秀的體現,在娛樂圈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央視的發聲卻讓人真實地看到了另一種景象。
從一無所有到眾所周知
和很多勵志的娛樂明星一樣,雷佳音也曾經有過很長一段時間在娛樂圈里跑龍套。
甚至沒有給過他更多的鏡頭。
但因為懷揣著明星的夢想,雷佳音一直在娛樂圈努力著,希望能被大家看到。
在那個時候哪怕一個小小的角色,雷佳音都會拼盡自己全部的努力。
雖然鏡頭很少,卻給人一種非常細膩的感覺。
對人物的詮釋也有著自己的理解。
想當初《回家的誘惑》當時雷佳音在里面飾演“品如哥哥”的角色,
雖然沒有更多的鏡頭,卻給人一種非常靈動的感覺。
仿佛那個時候的雷佳音雖然透明,卻給人一種非常舒適的感覺。
其實雷佳音是專業科班出身,在演技上絕對是有著深厚的底子,那時候在學校里也參加過不少的節目匯演。
最開始是被演員呂曉禾看中,從此一腳踏入娛樂圈。
但娛樂圈的道路怎么會那么容易的發展呢?
所以能夠堅持下來的人在心境上都是非常堅韌的,或許如今雷佳音在回顧當初的那段日子,也會感覺到什么叫做先苦后甜。
在那段歲月里為他積累了很多基層的表演經驗。
包括到后期《杜拉拉升職記》很多作品中都有他一閃而過的身影,看得出來這些年一直在娛樂圈里打拼。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等待雷佳音的時刻也終于到了。
2012年徐崢在寧浩導演的《黃金大劫案》中力薦雷佳音,而他的演技也真正的展現在鏡頭面前。
靈動的眼神,讓人看了感受深刻。
雷佳音的名字也終于出現在大家面前,最重要的是被更多人熟知。
這次機會對于他而言非常重要。
絕對可以說是人生重要時刻轉折點。
為了這個角色雷佳音也付出了很多,哪怕再苦再累都沒有用過替身,而是自己咬牙堅持上。
為了更好地呈現效果,耳光也是親自上身,從來沒有說“不”。
對于這個角色的認真,讓所有人都為之欽佩。
他也的確用自己的努力向所有人證明了“我可以”,也正是這樣的雷佳音,努力讓他收獲了第一座男主角的獎杯。
這是他自己的,真本事換來的。
到了2017年是雷佳音事業上升的關鍵時期,或許也正是這種關鍵時期,預示了之后的落寞。
《我的前半生》這部作品的爆火讓雷佳音徹底出圈。
他在劇中飾演的“渣、壞、慫”出軌男的角色,雖然讓人恨得牙癢癢,但是不免又有些心疼。
雷佳音把這個角色的人物拿捏的十分準確。
也再次讓人看到了他的演技。
從此以后雷佳音的名字出現在大家的耳中,他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似乎也因為“前夫哥”這個角色名聲大噪。
同時事業也更上一層樓。
從那以后我們基本上都能看到雷佳音在各種作品中出現的聲音。
可能很多人會感受到雷佳音如今的火爆程度。
無論是《長安十二時辰》還是《人世間》雷佳音詮釋的角色確實給人一種“優秀”的印象。
甚至還有不少網友表示“這些角色非雷佳音莫屬”。
憑借著對這些人物的刻畫,雷佳音收獲了一座又一座的獎杯,甚至成為了三大獎大滿貫影帝。
可想而知這幾年雷佳音賺足了利益和金錢。
而且他還有一個非常美滿的家庭。
絕對算是家庭事業雙豐收。
按理說這樣的人本應該得到大家的尊重,可為什么當大家看到一部又一部雷佳音飾演的作品時,不說“演技優秀”,反而有一種“人見人煩”的狀態。
雷佳音又是怎么把自己的觀眾緣就這樣一點點敗壞的。
跳不出的舒適圈
對于雷佳音而言他的事業上有自己的野心。
否則這幾年他也不會拼命的出來拍戲。
本以為是高產,是用演技在詮釋作品,實際上我們卻發現“這背后卻是同樣的作品詮釋”。
好像人物角色的狀態永遠都是一個樣子。
可能會有一些突破,是大家細細而講,從當初的“前夫哥”爆火,他飾演的什么形象,人物的內核是什么。
到如今不管是《人世間》的周秉昆,還是哪一部作品,好像人物內核永遠都是相似的。
只不過是因為所處的時代不同罷了。
如果把這些人物羅列出來,放在同一個時代,換上同一件衣服,大家是否會覺得這本身就是“窩囊軟蛋”的男人呢?
其實根本是同樣的人物。
直接就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狀態,看多了同一種“人物”類型,無論是誰都有審美疲勞。我們從來不懷疑演員的優秀。
可是如果一個演員永遠在自己的舒適圈里“蹦跶”,就算再優秀的演技觀眾也看不出有任何變化。
到最后觀眾只能有一句“怎么又是他呀?”
或者看到他的樣子就知道飾演的什么形象,這對一個演員而言真的是成功嗎?
好像不是吧。反而是另一種的倒退。
包闊到現在我們也在懷疑“雷佳音是不是只能在這一種角色中跳不出來”?
又或者說“他享受在這里同一種類型角色中的舒適,已經忘記了當初的“小東北”人物是怎么詮釋的”!
那種靈動,那種優秀,好像在雷佳音的身上再也顯現不出來。
雷佳音到底怎么了呢?
不僅如此難道他不清楚一個演員的高曝光度代表著什么嗎?
觀眾們看一個演員詮釋某一種角色,更多的是因為這個演員“神秘性,也能讓人感受到演員的演技。
這點大家應該都能了解。
比如在某些綜藝上常駐的嘉賓,你在綜藝中的曝光度越來越高,大家每天都能看到你的樣子。
看到你很多生活的細節,這樣對于觀眾而言沒有任何的“神秘性色彩”。
所以當真正的回歸到作品時,觀眾也很難入戲。
比如鄧超,他有演技嗎?
當然,鄧超的作品大家都看過,絕對都能夠稱之為代表作品。
可為什么這兩年鄧超也有改變,但是大家在看到鄧超在影視作品中出現時,卻感受到一種“無法入戲”的即視感?
這就是來自于演員的曝光度。
因為很難接受,某一種情況在大眾的腦海中形成了固有模式,想要再次去改變,很難。
再加上有時候演員因為很出名,某些作品中只是冠上了該演員的名字,甚至都未在作品中出現。
整部作品下來,他在其中出現的頻率甚至還不足幾分鐘。
可是在最開始卻因為演員的名氣,受到大家的喜歡程度,一直打著演員的旗號。
這不就是另類的收割“粉絲們的韭菜”嗎?
或者說這就是在拿著觀眾們的信任開玩笑。
觀眾們來到院線是為了什么?
不是為了更好的體驗,或更真實的看到演員的演技,一部優秀的作品嗎?
可我們現在去看,卻一直在過度消耗觀眾們的熱情。
其實這一點在很多“實力演員”身上都有所體現。
所以鄧超現在更多的是專注在綜藝節目上,而像沈騰等人就是更多是專注在幕后。
或者利用這種減少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機會保持自己的神秘性。
也是另一種提高自身的理由。
可是看到雷佳音呢?并非如此。
反而這幾年他出現在大家面前的頻率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甚至每一部作品都有他的身影。
你敢相信進入到2025年以后,短短半年的時間,雷佳音的身上竟然有11部作品待播?不就是妥妥的勞模嗎?
可關鍵的是“你可以作品高產,但要有不同的角色,否則這就是消耗粉絲的熱情”。
似乎這一點雷佳音根本不明白。
也不會引起官媒的直接點名批評。
也怪不得網友都希望雷佳音趕緊放個假去休息吧。
畢竟大家的眼睛也需要休息一下。
如今的結局
回顧到如今,雷佳音的表演似乎已經沒有任何突破可以,完全陷入了一種套路化的狀態。他本人卻沒有任何改變。
仿佛曾經那個靈動的他,已經不再出現在大家面前。
人物詮釋中面部表情也變得更加僵硬,似乎只有用皺眉來形容自己內心的變化和情緒不同。
雷佳音,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結局嗎?
如果你自己都沒有改變等待的只有被大家拋棄的結果。
而且從另一方面看,當失去了觀眾緣,誰又為你買單呢?
信息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新黃河 央視新聞
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新聞周刊
新黃河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