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一場備受矚目的外交活動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國—東盟外長會吸引了13國外長齊聚一堂。
在此次會議上,一個關于核武器的話題成為了焦點,東盟一直致力于推動東南亞地區無核化,而中國外長王毅宣布,中方愿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這一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背后有著怎樣的戰略考量和深遠意義呢?
從中國的軍事實力角度來看,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核大國之一,但中國的核戰略與其他核大國有著明顯的不同。中國是唯一一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自擁有核武器以來,就始終堅持自衛、有限、非先用的核戰略。中國的核武庫規模在五個核國家中相對較小,中國發展核武器,純粹是為了自衛,是為了確保在面臨極端威脅時擁有足夠的威懾力,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底線。
此次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正是中國核戰略自衛性質的進一步體現。中國并不需要通過在東南亞地區部署或使用核武器來彰顯自己的軍事力量,相反,簽署該議定書,是向東南亞國家表明,中國不會對他們構成核威脅,這是中國對自身軍事力量自信的表現。
中國有足夠的常規軍事力量和其他綜合實力來維護自身在亞洲地區的利益,以及應對可能出現的安全挑戰,無需借助核武器來對周邊國家形成威懾。同時,這也體現了中國在軍事上的負責任態度,不會像某些國家那樣,將核武器作為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隨意對其他國家進行核訛詐。
從拉攏東盟、推動亞洲和平穩定的角度而言,中國此舉意義重大。東盟在亞洲地區有著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也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先行區。中國與東盟各國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在經濟、貿易等領域有著密切的合作,雙方已連續5年互為最大貿易伙伴。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亞洲地區也面臨著諸多安全挑戰,一些域外大國試圖將地緣沖突、集團對抗引入亞洲,破壞地區的和平穩定。而核武器的存在,無疑會讓地區安全形勢更加緊張和復雜。中國此舉是給東盟國家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感受到中國是真心實意地維護地區和平,是他們可以信賴的合作伙伴。這有助于增強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政治互信,進一步鞏固雙方的友好合作關系。
此外,南海問題一直是中國與東盟部分國家之間需要妥善處理的問題。雖然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南海有著共同的利益,都希望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將其作為共同家園,但仍有個別國家在域外勢力的挑唆下,時不時制造一些事端。
中國簽署該議定書,也是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致力于通過和平、協商的方式解決南海問題等地區爭端,不會憑借軍事優勢,尤其是核力量來壓制其他國家。這有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地區安全氛圍,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另外,從地區發展的角度來說,一個無核的東南亞地區,更有利于吸引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穩定的安全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當東南亞國家無需擔憂核武器帶來的威脅時,它們會更安心地投入到經濟建設中,這也有助于中國與東盟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共同建設好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在東南亞地區取得更多成果。雙方可以在互聯互通、產供鏈合作、人工智能、數字轉型等領域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推動亞洲的現代化進程。
對此,您認為,中國簽署該條約,還有哪些原因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