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前乒乓世界冠軍、國乒原教練、現大學副教授的比賽解說員——郭焱,在商業性的WTT美國大滿貫賽事的直播中,于解說一對中國隊女將的對陣時,當看到小將陳熠眼看要勝名將孫穎莎后,她多次稱:“陳熠差不多得了”“懂點事吧”云云。
而當天晚上,當看到自己的這段解說引發廣泛爭議后,郭焱也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布視頻表示道歉:
“大家晚上好,在這里占用大家一點寶貴的時間給運動員和球迷做一個鄭重的道歉”。
“在11日凌晨的時候,孫穎莎對陳熠的比賽中,由于我個人在解說比賽中,看到連續兩位主力相繼輸掉比賽,一想到后邊還有日本隊需要去面對,自己也比較著急,情急之下發表了一些自己的主觀臆斷,說話,言語有很多不當的地方,確實此言論也給運動員帶來了很多的困擾”。
“也非常感謝很多球迷及時地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自己也及時做出了深刻的反思。也意識到了作為專業賽事解說,應該對于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更多的要求以及規范”
“在這里也鄭重地承諾,作為一名職業的賽事解說,也需要做到謹言慎行,把更多更專業更精彩的解說帶給大家。后邊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來監督我本人”。
從郭焱能很快發出道歉上,其實也不難發現,曾經在當年成為國乒中非常“政治正確”的“為國讓球”之思維,其實早應被廣大國人和體育精神所拋棄!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當年的國乒名將何智麗——對,就是因為被國乒隊內要求讓球,卻因不聽話,最后遠走東瀛,變身“小山智麗”,加盟日本乒乓球隊,從此成為中國乒乓的強勁敵手,演繹了一出乒乓史上,對于國乒和何智麗本人而言,都堪稱一場悲劇的事故發生。
這一事件的本質原因,就是為了集體或者國家利益,人為的要求個人服從集體,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達到成全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目的。
作為一個有著集體主義思維至上傳統的國度,我們中國人高度重視集體利益、國家利益,這并不是說有錯或不應該。
相反,在事關重要和重大的集體利益或國家利益時,不得不犧牲個人利益,以維護和成全整體利益,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一種極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光芒萬丈的精神。
比如,在面對外敵入侵時,為國出力、為國而戰、為國犧牲等——此類個人利益讓位于國家利益,甚至是甘愿為集體和國家利益而犧牲,當然應該提倡,并值得贊揚與學習。
但是,這并不天然代表著國家利益,必然會永遠高于個人利益!
比如體育比賽中,作為代表國家隊出戰的選手,有集體項目與個人項目之分——在集體項目中,如果為了戰勝對手,要求其中的一些選手上場或下場,這種個人的“犧牲”當然很正常,也有必要。
但是,像孫穎莎對陣陳熠這樣的女單比賽,如果仍要求個人做出“讓球”的犧牲,顯然就不合理了。
如果當年國乒要求郭焱讓球張怡寧,郭焱會老老實實地認可:“我就差不多得了,我得懂點事了”嗎?真這樣的話,還會有后來的世界冠軍郭焱嗎?
如果總是這樣要求陳熠們讓球,則她們還怎么有成長的空間與機會?事實上,國乒球員之間的競爭,也是體育比賽的一種常態,也須有體育精神的展現,而不是通過讓球這種違背體育規律和精神的行為,去傷害了球員、觀眾和體育本身!
作為一名公眾人物的郭焱,且還是在直播的公共場合,說出如此低水平、低素質的言論,她當時之所以未能意識到這是失言,且反而很可能會認為,自己所言必是“天然的政治正確”吧?
這只不過說明,類似于“讓球”的思維,在郭焱們的腦子里,早已是刻入骨髓的理念!
從郭焱的所謂“道歉”中,稱這是因為此后國乒要面臨兩名日本球員,所以為之擔憂上,就可以知道,郭焱認為只要是能勝日本球員,只要中國隊能勝,則“讓球”就是天然的正確!
事實上,哪怕是國家隊球員,雖然是在為國家打球,但同時,他們也是在為個人事業奮斗,兩者并非完全對立的矛盾關系。
要求為了國家隊整體能贏得比賽,就要人為讓球的心理與思維,顯然是將個人與國家之間對立起來,且只要是為了所謂的集體利益或國家利益,則犧牲個人就會必然成為盤中菜,甚至可以像郭焱這樣公開地宣揚,以至于到了連最后一點顏面,都不要的地步了!
相反,如果當個體的每個人,人人都有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與機會,都有了正常和正當競爭的機遇時,必能讓每個人發揮出最大的自身潛力與能量,匯聚起來構成的整體性,就會最大限度地壯大國家的利益與發展。
反之,如果人為的犧牲一些人的利益, 以成全另一些人的利益;或是只要求犧牲個人,以此成全集體或國家的利益,卻有可能傷害了更多個體的感情、尊嚴與利益,最終導致由個體組成的整體之國家,在綜合與整體利益上反而會受到損害。
只有合理、合情與合法的全面競爭之良性發展,才能讓個體的潛能,得以最大限度和最大范圍的迸發,這顯然是以犧牲個體利益為代價的模式,所無法比擬的!
當然,還會存在一種情況,那就是也會有人假借“國家利益之名”,實則行成全一些人的小集體、小團體利益之實,從而造成傷害個人與國家利益的事情發生。
在體育比賽中,輸贏總是時時存在,有輸有贏才是真正的正常。
所以,即使是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比賽中,哪怕是中日之間的比賽,有輸有贏,同樣是正常事。
即便輸掉比賽,對于我們的中國,其實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自信的民族,才會如此患得患失。其實,如果輸掉了體育精神,那才會真正抹黑了祖國!
所以,今天再回看“何智麗——小山智麗”事件,其源頭,顯然正是違背體育精神的“讓球”所導致,僅從此一點來看,哪怕何智麗沖動地投奔了日本隊,并成了日本人,成了我們的對手,這多少讓中國人感情上難以接受,但是,從始作俑者的“中國式讓球”之角度考量,難道,小山智麗不也有值得同情與理解的地方嗎?【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