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科技網訊,陜西環保集團微信公眾號7月7日發表推文——《緩發工資保一線的背后:陜西環保集團4200棵“樹”的扎根答卷》,文章提到,“7月3日,集團黨委會研究通過集團總部職工績效薪酬緩發與調整津補貼補助方式的意見。由集團總部帶頭緩發工資,優先確保一線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未按時發放一線職工工資的,權屬企業領導班子成員不得發放工資?!?/p>
“緩發工資保一線”,一方面凸顯了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似乎也表明,陜西環保集團的日子不太好過!而其原因,文章也提到,集團的“部分環保項目回款周期延長、運營成本持續承壓”(圖1),甚至出現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樣的“重話”。
圖1 “緩發工資保一線”,圖源 陜西環保集團官微截圖
百度百科資料顯示,陜西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西環保集團)是陜西省人民政府組建的全國首家省屬環保企業,由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負責監管,省生態環境廳負責業務指導,成立于2014年10月17日,注冊資本86700萬元,公司業務涉及環保咨詢服務、固廢(危廢)處置、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防治、土壤修復、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智慧環保及環保產業投融資等。
2015年3月,陜西環保集團正式運營。2016年,與西安市灞橋區政府達成合作。2017年,承建唐家寨水庫整改任務,并于2018年4月正式完成該項目的驗收銷號工作。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4.5億元。2020年,完成投資11.32億元,實現營業收入31.09億元。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0.96億元,資產總額達134.05億元。截至2023年8月,集團共有19家子公司和2家區域分公司,職工人數近5000人,資產規模超120億元。2024年11月,陜西環保集團和陜西環保投資聯合轉讓持有陜西三秦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
2023年,陜西環保集團入選2023年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2024年1月,獲批成立陜西省首個生態環境污染防治與修復類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
但現在,陜西環保集團總部也不得不“帶頭緩發工資”保一線了。
看來,不只是民營環保企業難熬,曾被譽為“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國有環保集團們,可能也已進入緊張狀態。
成立省級國有環保平臺,一度曾蔚然成風。據環衛科技網不完全統計,僅冠名“省環保(或環境)集團”的省屬國企,在短短幾年內數量便超過了20家,有的省甚至一省兩環保集團,比如浙江省的“浙江省環保集團”和“浙江生態環境集團”。若把同樣涉足環保業務的水發、水務、水利等林林總總的省屬國企們也算上,省級環保平臺數量恐怕翻倍都不止。
隨著近年來的經濟下行,導致各地財政資金緊張,以G端業務為主的環保行業隨之陷入低谷,不少頗具知名度的環保企業甚至對公司名實施了“去環保化”,例如上市公司里的“天源環?!弊兂闪恕拔錆h天源”,“朗坤環境”也更名為“朗坤科技”……。
雖然更名并不意味著這些企業不干環保了,但卻在側面說明環保業務已不再像前些年那樣吃香。對正忙于拓展新賽道的民營環保企業來說,若“環保之名”可能影響新業務,何不棄之如敝履?
然而,受管理機制所限,國有環保平臺的業務不能像民營環保企業那樣靈活調整,同時,他們還必須要承擔很多“市場”之外的東西……。
關于省級環保集團的營收、利潤數據,公開信息不多!環衛科技網利用AI找到少量數據:
2024年,廣東環保集團營業收入311.15億元,增長6.70%;利潤總額20.73億元,增長18.34%。
2020年-2022年,浙江環保集團經審計后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99億元、11.12億元和7.5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500.90萬元、3141.80萬元和2145.14萬元,凈資產分別為11.80億元、13.48億元和20.78億元,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3.97%、4.74%和1.89%。
陜西環保產業集團2022年三季報顯示凈利潤為-2219.74萬元。
看起來,省級環保集團的經營業績很難用“出色”兩個字來評價,究其原因,問題可能出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人才短缺與管理困難:環保項目周期長、投資大,需各專業條線人才緊密配合。但省級環保集團可能難以吸引足量合適人才,部分管理團隊還缺乏行業背景和項目運作經驗。同時,新組建的集團股權關系復雜,子企業眾多,且在企業性質、業務范圍等方面存在差異,整合難度大,導致總部難以開展專業化管理,影響業務效率和盈利能力。
二是政治使命與經濟目標沖突:省級環保平臺肩負著地方政府的政治性任務,如整合省屬環保類國有資產、承接重大生態修復項目等。這類項目運作手續復雜,商業模式不明朗,若政府資金支持不力,容易面臨虧損風險。而作為企業,其又需實現自身盈利,政治性定位對其經濟性目標產生了制約和阻礙。
三是業務大而不強:各省組建環保平臺多是通過內部資源重組整合,雖能短時間內做大資產和收入規模,但普遍缺乏亮眼主業,業務多而平庸。且平臺涉及業務種類多,子企業規模小,在細分領域缺乏市場影響力。同時,市政供排水等部分傳統業務已進入成熟期或衰退期,增量市場小,而平臺又缺乏支撐快速增長的“明星業務”,未來增長空間不明確。
另外,隨著“中國資環集團”的成立,省級資環集團正在不斷組建中,他們的業務也與環保存在交集。很明顯,已成立若干年的省級環保集團們,風頭正逐漸被省級資環集團搶走!
編輯:ivy
發布:ivy
中環網聲明
1. 凡標明“原創”或來源注明“環衛科技網”的文章,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2.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系:131 0541 5928(同微信);
4. 本作品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 熱線:0531-8260 736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