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12日,南方八省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總兵力1.03萬人,下轄四個支隊和一個特務營。粟裕任二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是張鼎丞。
新四軍的支隊下轄兩個團,相當于旅級建制,但就人數而言基本等同于一個團,除了四支隊超過3000人外,其它三個支隊都是2000人上下。
這支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堅持了三年敵后游擊戰的鋼鐵之師,1938年2月,以國民革命軍的身份慷慨誓師,準備用游擊戰在江南淪陷區與日寇決一死戰。因為抗日心切,新四軍成立了一個400人的先遣支隊,由粟裕任司令員,還未等換裝,便先行殺向日軍密布的江南。
5月底,先遣支隊挺進到蘇南敵后的鎮江一帶時,發現從鎮江到句容的公路上,日軍汽車來往頻繁,而且每次出現的車隊并不多,這一情況立刻讓粟裕產生了殺機。
自南京淪陷后,江南悉數淪為敵手,國軍敗走后,這里成為抗日真空地帶,因此日軍橫行無忌,甚至2、3個日軍,都敢竄擾到鄉村作惡,日軍的汽車更是旁若無人地奔來駛去,基本上沒有什么防范。
粟裕進行了實地考察后,發現一個叫韋崗的地方地形十分有利,于是果斷決定,在韋崗打鬼子一次伏擊。
6月17日凌晨,粟裕親自率領90余名戰士抵達韋崗,在公路兩側的丘陵上構筑好簡易工事,悄悄埋伏起來。陷阱布好了,只等獵物出現。清晨8時20分,狼來了。
一輛黑色轎車后面跟著四輛卡車,從鎮江方面開來,大搖大擺地進入伏擊圈。粟裕一聲令下,機槍手的一梭子子彈,當即就將開轎車的鬼子打得腦漿迸裂,復仇的槍聲,在南京大屠殺半年后,驟然響起來。而訓練有素的日軍,迅速從猛烈的打擊下緩過神來,紛紛跳下車,依托車輛或路邊淺溝做掩護,在一個右臂受傷的日軍軍官指揮下,開始還擊。粟裕不容日軍組成起有效的火力,下令沖鋒,新四軍戰士跳出掩體,像猛虎一樣沖向公路,短兵相接的肉搏戰開始了。
然而,日軍的頑強和高超的單兵素質讓粟裕感到吃驚,斷胳膊的、瘸腿的、頭破血流的,只要還沒斷氣的日軍,都操起武器拼死頑抗,公路上,草叢中,坡地上,到處都是中日兩軍士兵嘶吼著搏殺,這些久經沙場的紅軍老戰士,即便是3個人合力拼刺一個鬼子,時不時就陷入膠著狀態,看到兩名戰士被刺倒,粟裕再也按捺不住了,掏出手槍就跳出掩體,警衛員一把沒拉住,便跟在他后面沖向公路。
粟裕剛上到公路,就見一個上身赤膊的鬼子,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撲過來,粟裕抬手一槍將這個鬼子擊斃。這時,從路邊淺溝中爬出來一個受傷的日本軍官,舉著戰刀從他的側后沖過來,但被跟在粟裕身后的警衛員一槍爆頭。
很快戰斗結束,歷時半小時,只有最后一輛卡車載著10余個鬼子向鎮江拼命逃去,擊斃日軍24人,其中包括指揮官土井少佐、梅澤武四郎大尉。新四軍犧牲4人,傷10余人
半年來都平安無事的江南,突然一個車隊幾乎被殲滅,讓華東日軍頗為吃驚,一個月前的巢縣蔣家河口,20個鬼子被消滅尚未引起的日軍的重視,這次不得不高度警覺了,于是從進攻武漢的部隊中抽回一部分兵力,四處展開搜剿。然而,猶如魚入大海一般,新四軍早已無影無蹤了。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粟裕雖然官至師長,但戰功和知名度甚至不及一些開國上將,他軍事生涯的亮點,正是從抗日戰爭中的韋崗伏擊戰,以不足一個連的兵力,消滅24個日寇開始的,最后在解放戰爭中,指揮數十萬大軍,打出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名垂千史的經典戰例,奠定了共和國第一大將的赫赫威名。
向粟裕大將致以崇高的敬意!
參考資料:《戰將粟裕》、《共和國第一大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