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潛伏在敵人心臟,用日本人的卡車運送軍火;他周旋于日偽高層,卻將整座軍火庫搬給新四軍;他創造的價值相當于萬兩黃金,解放后卻被扣上“漢奸”罪名含冤入獄。
歷史總是充滿戲劇性,但葉文津的故事比任何劇本都更曲折。這位在刀尖上跳舞的諜報英雄,用一生詮釋了什么是忠誠與信仰。
一、留學東瀛:從書生到“釘子”
1916年,葉文津生于廣東東莞的書香門第,年少時便以“神童”之名考入北平輔仁大學。目睹國勢衰微,他遠赴日本求學,卻遭遇九一八事變前夕日益猖獗的排華浪潮。在東京,他結識了共產黨員夏衍,馬克思主義的火種悄然點燃。夏衍的一句話讓他終身銘記:“救中國,唯有共產主義!”經此啟蒙,他秘密加入黨組織,成為一顆深埋敵營的“釘子”——這段往事,連黨內也僅有數人知曉。
1937年抗戰爆發,葉文津毅然歸國。他以筆為矛,在上海組織“留日學生救亡會”,發表《停止內戰,抗日救國》宣言;又協助郭沫若、夏衍復刊《救亡日報》,奔赴華北敵后游擊區采訪。一年半時間里,他寫下《華北五省敵后縱走記》等長篇報道,用文字撕碎日偽的“治安神話”。
二、虎穴運金:搬空日軍倉庫的“漢奸”
1941年,葉文津迎來命運轉折。黨組織命他化名“葉德銘”,潛入上海偽政權核心。憑借流利日語和留日背景,他先后出任偽《新中國報》記者、“東亞聯盟上海分會”主任秘書,甚至當上偽上海市公用局科長。光鮮頭銜背后,是他刀鋒般的使命:
1945年日本投降,葉文津的“搬運術”達至巔峰。他手持偽造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駐滬辦事處”關防,帶著五名新四軍司機,大搖大擺開進日軍倉庫。海軍軍官巖井為“答謝知己”,竟將庫存傾囊相贈:
194挺嶄新機槍、300多支手槍、80部電臺、540箱TNT炸藥、30噸糧食……足足裝滿8輛軍用卡車。
當車隊駛過國民黨封鎖線時,哨兵見公文印信齊全,揮手放行。新四軍前線指揮員收到物資后激動回信:“此批軍火,足供江南江北作戰三年!”據統計,抗戰期間葉文津輸送物資超50噸,價值萬兩黃金——按當時物價,可購大米4000萬斤。
三、勝利之后:英雄變“囚徒”的荒誕二十年
1949年新中國誕生,葉文津做出驚人選擇:賣掉香港4處房產,將10余萬美元悉數捐給國家,放棄優渥生活回內地當普通記者。友人勸他留港,他搖頭:“我所做一切,只為見證新中國崛起?!?/p>
然而厄運驟至。1955年,因潘漢年冤案牽連,他在上海寓所突遭逮捕。審訊室里,辦案人員厲聲質問:“你在偽政府當科長,不是漢奸是什么?”葉文津挺直脊背:“我的行動經黨組織批準!”可他的單線聯系人早已犧牲,入黨證明深埋歷史塵埃。最終,他被扣上“背叛祖國”罪名,判處12年徒刑。
獄中歲月,他受盡“漢奸”罵名,卻始終守口如瓶。有人勸他“交代罪行”,他平靜回答:“我若為個人名利,何必回來?”二十載鐵窗煎熬,他靠寫十萬字回憶錄支撐信念。1975年出獄時,他背著一麻袋手稿,奔走尋訪故人,試圖拼回被抹去的真相。
四、遲到的勛章:平反五月,長眠山河
轉機在1980年初到來。最高人民法院重審舊案,終于確認他的功績:2月平反昭雪,恢復黨籍(追認1937年入黨),任命為廣東省文史館副館長、省政協副秘書長。當組織派人將文件送到他廣州家中時,這位64歲的老人顫抖雙手撫摸公章,喃喃道:“這輩子……值了?!?/strong>
可惜天不假年。僅四個月后,葉文津因心臟病猝然離世。追悼會上,一副挽聯道盡平生:
歷史的回響:無名者的重量
葉文津的一生,是諜報工作者命運縮影。他們為獲取信任,不得不與魔鬼共舞;勝利之日,卻可能因“面具”戴得太久,被同胞誤傷。直到1980年代,全國清理冤假錯案,大批“紅色特工”才陸續正名。如葉文津一般,許多人未等來黎明便抱憾而終。
史冊常銘記戰場上的沖鋒,卻難載暗夜中的孤行。那一萬兩黃金背后,是一個書生以智謀為槍、以信仰為盾的傳奇。他沒有活到被鮮花簇擁的時刻,但歷史終將證明:忠誠,無需勛章加冕。
“我不為名利,不怕犧牲,只求完成黨和人民的任務?!薄~文津遺言
【參考資料】:《東莞人物志(近現代卷)》《華南抗日縱隊史料匯編》《隱蔽戰線春秋書系·人物卷》《廣東黨史資料》(第三十七輯)《上??箲饡r期地下斗爭實錄》《潘漢年案歷史背景研究》《新四軍軍需史》《中共黨史人物傳·葉文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