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主慕七七邀請農民工寫高考作文的視頻在網絡引發廣泛關注,其中一位大爺創作的《我的母親》如同一把溫柔而有力的鑰匙,開啟了無數人情感的大門,質樸的文字打動了萬千網友的心。
大爺抽到《我的母親》這一題目后,用滿是老繭、握慣鋼筋水泥的手,在紙上落下歪歪扭扭卻飽含深情的字跡。他筆下的母親,是那個天不亮就起身,摸黑才歇息,為家里家外操碎心的操勞婦人;是穿著洗得發白、補了又補衣裳,卻心善包容,從未與鄰里紅過臉的善良長輩;是吃飯時總在灶臺忙碌,等全家吃完才去瞅鍋里剩飯,沒剩就說不餓的無私母親 。過年時,她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卻看著孩子放炮仗滿臉笑意;分口糧的寒夜,她穿著單薄,凍得發抖仍咬牙堅持,第二天天一亮又繼續為一大家子準備吃食。這些瑣碎又真實的生活片段,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沒有刻意的情感渲染,卻構成了一幅生動且令人動容的母愛畫卷。
從創作角度而言,大爺的文字堪稱白描手法的典范。他摒棄了一切花哨的修辭與寫作技巧,僅僅憑借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將記憶中的母親形象鮮活地呈現出來。這與當下一些追求辭藻華麗、形式復雜卻內容空洞的文章形成了鮮明對比,有力地證明了真摯的情感才是文章的靈魂所在,也印證了 “樸素的文字擁有最強大的力量” 這一觀點。
從情感表達層面分析,大爺在文中流露出的對母親的思念純粹而深沉。“墳頭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樣,一年年,總也斷不了”,這般具象化的表述,將抽象的思念之情具象為墳頭歲歲更替的草木,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時間流逝卻無法沖淡他對母親的眷戀。而結尾 “我已經當了爸爸,也已經當了爺爺,但我已經三十多年沒叫過媽媽了。我想著,等哪天我扛不動水泥了,就回村里挨著那堆土躺下,沒準那時候我再叫媽媽,她就能聽見了”,沒有撕心裂肺的呼喊,卻以一種平靜而又飽含期待的口吻,道出了對母親跨越生死的思念以及渴望重逢的心愿,直擊人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
大爺在文中提到,自己在城里干了大半輩子苦力,扛水泥、扎鋼筋、爬腳手架,手上肩上全是老繭,累的時候就會想起母親當年端大鐵鍋的勁兒,想起她凍得發抖還咬牙撐到天亮的樣子,然后便又有了繼續堅持的力氣。在這里,母親不僅是給予他生命的親人,更是他在艱難生活中精神力量的源泉。母親身上那種骨子里的硬氣和對家的擔當,已然傳承到了大爺身上,化作他面對生活苦難時的堅韌與責任。
慕七七發起的這一活動意義非凡。在鋼筋水泥構筑的現代都市中,大多數人都在忙碌的生活節奏里奔波,逐漸忘卻了那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親情細節。而通過邀請農民工寫高考作文這一形式,給了這些平日里被忽視的群體一個表達自我情感的機會,也讓大眾從他們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親情、感受生活。大爺的《我的母親》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在看到他對母親的深情時,也不禁反思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提醒著我們珍惜身邊的親情,莫等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總之,農民工大爺的這篇《我的母親》不僅僅是一篇高考作文,它是一份跨越時空的情感家書,是對母愛最質樸的禮贊,更是對親情、對生活意義的深刻詮釋。它讓我們看到,即便生活再艱難,只要心中有愛、有牽掛,生命便有了支撐和方向。同時,也讓我們在這個物欲橫流、信息爆炸的時代,重新認識到真摯情感和樸素文字的強大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