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稱,根據美國國防部公布的計劃,今年7月,美軍將在西太平洋地區舉行多場“重量級”演習。美國空軍將從近日開始,舉行規模空前的“太平洋堅定力量”演習。“太平洋堅定力量”演習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演習規模龐大,美國空軍派出約300架戰機參與演習。第二,演習區域廣闊,美國空軍至少從25個地點向西太平洋地區集中突擊。第三,軍種利益之爭,之前美國陸軍、海軍陸戰隊、海軍等已在西太平洋地區展開了大規模部署,美國空軍“不甘落后”,要借此次演習爭奪軍費。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演習代號為“部隊重返太平洋”,為期兩周。五角大樓一口氣拿出5.326億美元籌備,調動25個基地,集結300架戰機和數千人進行跨戰區部署,日韓澳等19國全體上陣助威。單從規模上看,堪稱史無前例。但也只是象征性派兵,部分敏感科目上,東南亞國家更是直言拒絕。這一來是因為軍費問題,導致美國與盟友之間分歧公開化,二來則是戰略目標錯位,美國將北約這些盟友視為自己維護全球霸權的工具,而歐洲則開始意識覺醒,一步步嘗試獨立自強,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可見主從關系嚴重失衡。
關于演習的內容,據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施耐德上將在今年3月透露,這個演習將全面驗證戰時后勤、分散動員,以及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友之間的互操作性等實戰化項目。《空軍與太空軍雜志》則稱,演習內容將涉及:美國及其盟友的戰斗機中隊,將在“有爭議的空域對抗復雜威脅”;運輸機部隊將在惡劣的條件和緊迫的時間表下運送物資,并重新部署資產;指揮和控制小組將借助戰場管理技能,指導廣闊地域的復雜同步調動和作戰行動。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另一場演習是7月中旬至8月初將舉行的“護身軍刀”演習,與之前的“護身軍刀”演習相比,有三個重要的變化:一是今年參演的規模擴大了,總兵力將達到3.5萬人,參演國家多達19個,相比2023年的同系列演習增加了6個。二是演習范圍也擴大了,成為“護身軍刀”系列演習歷年之最。三是演習內容更加聚焦實戰。可以說,美軍在太平洋方向展開的這些相關演習,毫不掩飾地表明“針對中國”的意圖,并以此細化該地區大規模沖突的準備工作。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美軍在太平洋方向展開的這些演習表明,五角大樓正在為該地區爆發的大規模沖突逐步細化準備工作。五角大樓此前已經多次警告稱,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基地群安全性堪憂,需要“在對手的火力威脅下執行復雜的作戰任務”,因此美國空軍、陸軍和海軍都提出了各自的應對方案。無論是“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還是“護身軍刀”演習都可以看到,美軍正在演練和測試針對性的新型作戰概念。對此我們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美軍此番動作背后,是深層的戰略焦慮。從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時期,美國對華政策始終搖擺于接觸與對抗之間。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承認,收縮歐洲資源、聚焦亞太是當前優先選項。但現實是,美軍在西太的軍事存在已不足以壓制中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外交部近日舉行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特朗普有關中美關系改善的發言做出提問,該記者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最近中美關系有所改善,中國政府在貿易領域一直對美進行一種公平的政策。外交部如何看待這一表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關于中美關系,中方一貫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反倒是美國,沉迷于冷戰舊夢,執著于單極霸權,對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搞“小圈子”、陣營對抗,是國際秩序的最大亂源。
我們始終認為,大國競爭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中美關系中存在一些競爭因素,但不能以競爭定義、讓競爭主導整個中美關系。中方不回避競爭,也不懼怕競爭,但競爭應該是良性、健康的,而非零和博弈、贏者通吃,更不是無底線打壓對方、惡意對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