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范學院“曦望”興研突擊隊(通訊員 馬小雯)
時光輕移,今日已是“三下鄉(xiāng)”征程中的第六天。與其說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不如說是一場在真實實踐里的“沉浸式教育”。對比初來乍到之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像初來時那樣手忙腳亂。在那些瑣碎的安排里,我漸漸尋得了一份熟悉與溫暖,仿佛每一件事都在與我輕聲訴說著默契與成長。
上午在辦公室重新打磨ppt,我在想,怎樣才能讓1班這群一至二年級的孩子既覺得有趣,又能把知識記進心里呢。這種“既要又要”的琢磨,比單純寫教案更費心思。正對著一個科普短片猶豫時,我開始向其他隊友請教,隔壁桌的隊友探過頭來:“可以給一班的孩子放《貓和老鼠》呀,剛好里面有一集是有關(guān)下棋的。剛剛我?guī)麄儼嗟臅r候,播放到這部動畫片的知識科普時,孩子們眼睛都亮了。”幾句閑聊像打開了思路,我把視頻片段拆了又拼,同時,一頁頁思考一些知識點對1班孩子的必要性,并設(shè)計幾個孩子們常玩的小游戲做銜接。原來備課從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反復的打磨試課。
午后,我在課件中反復斟酌部分內(nèi)容的去留,已然沒有了先前的猶豫。同時,又對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特殊情況做出了相應(yīng)的備選措施。在電腦上敲下最后一個字時,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下午的排練場像個熱鬧的小劇場。在第一幕中,我們其中一位隊友充當這個小劇場里的先生,教書聲此起彼伏。我們分工合作,每人負責兩三個孩子。在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潤色,前三幕的動作總算順順當當排完。有個小姑娘害羞得攥著衣角,聲音小小小的,隊友夏老師站在她身邊,陪著她一句一句念,循循漸進,她的聲音越來越亮,眼睛里都閃著光。我和隊友們默契地相視一笑。教育里最動人的從不是“你該怎么樣”,而是“我陪你試試看”。
最難忘是教“司馬光”擺造型時的哄堂大笑。我們擺著各式各樣的“耍帥”動作,一時間教室充滿歡聲笑語。大家演的都可好了。舞臺的生動從不在完美,而在這些帶著稚氣的真實里。
傍晚的糖水勺子碰著不銹鋼碗叮當作響。糖水的甜意漫過舌尖時,像一汪清泉漫過心頭——不僅輕輕拂去了一天的疲憊,就連夏天的暑氣,也被這縷甜悄悄驅(qū)散了。隊友們聊著白天的趣事,笑作一團。第六天的風里,沒有了初來時的拘謹,只有滿滿的踏實感。三下鄉(xiāng)的意義,還藏于與隊友圍坐一處、精心打磨課件及劇本的時光里,藏于孩子從羞怯靦腆到自信大聲念稿時,更藏于被歡聲笑語浸潤的瑣碎日常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