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199字
閱讀預計12分鐘
作者|姚曉
本期編輯| 林熙泇
本期審核|單敏敏
圖源:“春野渡”微信公眾號
在伊朗東南部,伊朗高原一直延伸至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內。這部分干旱貧瘠的荒漠,被單獨稱作俾路支斯坦高原。直到今天,這里依然是世界上最神秘、危險的地區之一,鮮有外國人抵達。
而兩百多年前,一個英國人喬裝改扮,穿越了這片土地。這個人,《大博弈》中譯為波廷杰,當時還是個19歲的少年。他還有另一個中文名字:璞鼎查,是《南京條約》的簽訂者,首任香港總督。
圖源:“春野渡”微信公眾號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英國海外殖民地官員的典型代表。
在1816年出版的《信德和俾路支斯坦游記》中,他記載了自己的這段探險。
《信德和俾路支斯坦游記》英文書影。圖源:“春野渡”微信公眾號
一、上路前,被隨從來了個下馬威
當時,波廷杰是英印部隊孟買軍團中尉,他并非孤身一人,同行的還有一位比他年長幾歲的上尉克里斯蒂。
1810年12月,二人從孟買出發,喬裝成韃靼馬販,以為一個印度富商買馬為由,踏上了探險之路。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探測一支現代軍隊,能否從波斯穿越俾路支,攻打英屬印度。
為什么要喬裝成韃靼人呢?因為他們是白人,而韃靼人廣泛分布在東歐、中亞、阿富汗、俄羅斯等地,屬于歐羅巴和蒙古人種混血,膚色偏白,高鼻深目,跟歐洲人長相更接近。
他們的第一站卡拉特,是卡拉特汗國的首府。這是俾路支第一個部落聯盟,曾一度與周圍的莫臥兒人、波斯人、信德人、普什圖人分庭抗禮。但由于1794年,雄主米爾·納西爾汗的去世,各個游牧部落重新陷入分裂。
還沒上路,他們就被自己雇的阿富汗隨從來了個下馬威。這個阿富汗人對前往俾路支心存極大的恐懼,他說:沿途的第一個俾路支部落就極為兇殘,他們不在乎你是什么人,他們會屠殺所有人,掠奪所有貨物。
這種安全警告此后他們將無數次聽到。好在最后一切還算順利,他們成功抵達卡拉特,下一步是穿越茫茫沙漠,前往波斯。
據說這張照片是攝于20世紀初的卡拉特梅里堡(Meeri Qila),原為卡拉特汗的住所,現在已基本成為廢墟。圖源:“春野渡”微信公眾號
喬裝改扮,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
比如,由于他們扮作商販,因此途中不斷有人向他們咨詢孟買的匯率、市場行情,好在跟隨他們的印度人對這些非常熟悉,才沒有露餡。俾路支的很多村莊里都有印度教商人,甚至有時城門鑰匙都掌握在城里的印度教婆羅門手中。
再比如語言。
波廷杰與克里斯蒂約定,二人在人前只說印地語。但有一次,他們忘了新雇的仆人也在場,說了英語。仆人對他們的方言感到好奇,便詢問是什么方言,波廷杰只能隨口應付說是印度南部的特倫甘納方言。
本來他已經忘了這件事,沒想到這個仆人竟然帶來一個人,說可以陪他用特倫甘納方言聊天。
波廷杰強裝鎮定,快速用英語問了這個人幾個問題,顯然這個人聽不懂。其實這個人只是個吹牛的騙子,因為多聊了幾句之后波廷杰發現他根本沒有到過南方的特倫甘納。
1839年英軍進攻卡拉特梅里堡。圖源:“春野渡”微信公眾號
二、 計劃有變,二人分道揚鑣
3月9日,他們抵達卡拉特西北靠近邊境的小鎮努什基,得到了當地酋長的接待。當地人說,他們原計劃的路線過于危險,可以換一條更安全的路線前往波斯。
最終,波廷杰與克里斯蒂決定兩條路都走,兵分兩路:克里斯蒂北上赫拉特,穿越伊朗中部沙漠到達亞茲德,波廷杰則向西穿越沙漠,到達克爾曼,二人在波斯匯合。這雖然改變了他們的原計劃,但可以探測到更多的信息。
二人約定了各自的行進路線和大體日期,約定了可能的聯絡人,約定如果無法匯合,則自行判斷是前往海邊返回印度,還是另找安全路線。
克里斯蒂指示波廷杰:
記住,你的安全高于一切。
如果6月1號前我沒有收到你的消息,或者沒有你的任何消息,我就認定你要么已經返回,要么已經死亡,同理我也是一樣。
3月22日,克里斯蒂率先出發。
3月23日,波廷杰收到了留在卡拉特的線人寄來的密信,得知信德埃米爾懷疑二人是間諜,已經派人到卡拉特追捕,可能很快就到努什基。
事不宜遲,他必須趕在追捕的人到達之前出發。
1938年的努什基。圖源網絡
三、一個人上路,斗智斗勇
3月24日,波廷杰率領駝隊,踏上了旅程。
他們在沙漠中迷了路,不得已,波廷杰取出指南針,定位方向。
隊伍中沒有人相信他的指南針,好在他的印度仆人支持他,大家最終才聽從了他指示的方向。波廷杰說,每當別人看到他的指南針并詢問那是什么時,他就回答那是指向麥加的,他用它來做禮拜。
不過,行程中顯然有更多事情并不由波廷杰決定。
4月4日,向導可能為了自己的安全,也可能為了多訛點錢,將波廷杰帶到了莫克蘭海岸的一個村莊,因為他的岳父是這里的酋長。他告訴波廷杰,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扮作一位朝圣的圣徒。
他嚇唬波廷杰:“你不要以為自己還在卡拉特酋長的領地上,我們現在在莫克蘭,這里每個人都來自強盜種姓,他們肆意搶劫自己的兄弟和鄰居。”
波廷杰馬上調整姿態,以一個圣徒的身份步入了這個村莊。
莫克蘭山脈和圖爾巴特-瓜達爾高速公路。圖源:“春野渡”微信公眾號
還有一次,波廷杰作為圣徒受到本地人的宴請,主人請求他當眾念禱告。好在離開孟買之前,他曾向印度仆人學習過一些禱告用語,因此得以蒙混過關。
四、真實身份暴露,如何解圍?
4月13日,“圣徒”波廷杰遇上了此行最大的危機。
當地酋長詢問他的來歷與去處,波廷杰遞上了前一位酋長的推薦信。當讀信人大聲念出這封信時,波廷杰尷尬地發現,前一位酋長在信中表達了對他身份的懷疑,盡管他可能是出于好意——希望引起當地酋長對他的好奇與重視。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波廷杰時,一個小男孩驚呼道:“如果他不說自己是去朝圣的圣徒,我敢發誓他一定是去年在邦普爾的歐洲人格蘭特的兄弟!”
波廷杰認識這位格蘭特,他也是一位孟加拉土著步兵團上尉,曾在1809年出于相同的目的,從莫克蘭海岸登陸,深入內陸的邦普爾(bampur,位于伊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因此當地人對他有印象。
顯然,進一步的搪塞是無用的。波廷杰承認自己是一個為印度人服務的歐洲人,奉命前往波斯。為了讓自己的話更可信,他表示自己雖不是格蘭特的親兄弟,但確實是近親。
幸運的是,波廷杰賭對了。面對波廷杰的坦誠,酋長沒有生氣,反而為他舉行了招待會,大家聊起了各種奇聞軼事。波廷杰收獲頗多,對這里的風土人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波廷杰偶然發現這位酋長完全沒有受過教育。因為酋長知道努什基酋長有給沿途的各個酋長寫信,但波廷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并沒有全部帶到。因此酋長請求查看這些信,波廷杰取出信來,念給酋長聽。酋長發現他會讀,非常驚訝,問他是不是毛拉?
在發現波廷杰不僅會讀還會寫之后,酋長命人拿來筆紙,讓波廷杰寫下自己的名字、頭銜和基督教年份,他表示自己將保存至下一位歐洲人的到來,到時請他來解讀。
波廷杰寫下這一點時,想到的是世界上竟然有目不識丁的君主,不過倒也符合歐洲歷史上野蠻民族入侵摧毀文明的先例。
我想到的則是,阿克巴大帝不識字,這位酋長也不識字,他身邊能識文斷字的人都是宗教人士。不管是阿富汗創始人艾哈邁德·杜蘭尼,還是錫克帝國創始人蘭吉特·辛格,都由宗教領袖加冕,原來是因為宗教領袖真的掌握著知識、掌握著話語權啊……
五、穿過最后兩個俾路支村莊,
被敲詐,被善待
4月15日,波廷杰抵達邦普爾。
他試圖向邦普爾酋長打聽俾路支人與波斯人之間的關系,得知他們的關系很差,這幾個酋長曾聯合攻打波斯人。
據說邦普爾的酋長與格蘭特關系不錯,可能傳聞非真,他并沒有因為格蘭特而善待波廷杰。精明的他拒絕提供食物,要求波廷杰將剩下的兩把手槍都送給他,否則他不會派出向導。波廷杰不得已只能交上手槍,換取向導。
4月20日,波廷杰抵達下一站巴斯曼(bazman,位于伊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這是進入沙漠前的最后一個村莊。
巴斯曼酋長是整個旅途中最熱情好客的酋長,他設宴款待了波廷杰,還帶波廷杰參觀了火山和坎兒井。酋長告訴他,當地傳說這些坎兒井是古代拜火教徒留下的。
俾路支的坎兒井俯瞰,這里的坎兒井已有2500年歷史。圖源:“春野渡”微信公眾號
酋長真誠地建議波廷杰放棄前進,因為數月來都沒有人能夠穿越盧特沙漠進入波斯,波廷杰當然不會聽。
他離開巴斯曼后,就付給向導一盧比,遣散了向導,因為他想再次擺脫歐洲人的身份,這個身份只會給他帶來危險和敲詐。
六、抵達波斯,第一件事買面包
4月23日,波廷杰帶著駝隊抵達了沙漠另一端的村莊萊根(Regan),當他騎著馬出現在這座村莊的泥堡大門時,當地的孩童和男人們異常驚恐,以為是俾路支人的先遣部隊神不知鬼不覺地入侵了。
4月28日,波廷杰抵達巴姆城(Bam,位于伊朗克爾曼省東部的古城)。5月3日,抵達克爾曼城。
波廷杰經常說到途中遇到的城堡都是“泥堡”,從巴姆古城可見一斑。圖源網絡
向導帶著他穿過巴扎,來到一座商隊旅館入住。他的房間門口立刻聚集了數百人,波廷杰不得不與他們聊天,回答他們各種問題。
歇下來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街上買小麥面包。到了波斯后,他發現可以買到面包,非常激動,因為一路上他寧愿挨餓,也不想吃馕。
實際上我覺得除了語言之外,飲食習慣是最難偽裝的。當然克里斯蒂不在,波廷杰沒有人可以說英語,所以還好。但中亞、南亞人都吃馕,波廷杰怎樣掩飾他對面包的渴望呢?
5月4日上午十點,波廷杰受到了當地王公的接見。他拒絕像波斯人一樣,雙手交叉抱在胸前,向王公行仆人的禮儀。
年輕的王公問他從哪里來,為何而來,怎么逃脫危險來的?波廷杰繼續編起了故事,說自己和另一位軍官是被印度軍隊派往卡拉特購買馬匹的,準備從海路加入馬爾科姆將軍(當時正出使波斯的一位英國將軍),但由于季節太晚無法坐船,于是只能走陸路穿過俾路支省。
逗留的這段時間,波廷杰記載了商隊旅館如何收稅:每匹進入商隊旅館的駱駝或馬需繳納一盧比通行費;一匹矮種馬需繳納半盧比;一頭驢需繳納四分之一盧比……(之前寫過好幾次商隊旅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
他一直在商隊旅館等待克里斯蒂的到來,直到5月25日,旅館里有一個商隊要出發前往設拉子,他決定不等了,跟著這個隊伍出發。
波廷杰繪制的俾路支省和信德省地圖,顯示了他的旅行路線。圖源網絡
七、死里逃生后的重逢
很明顯,此后在波斯境內的旅行都相對安全,與在俾路支的狼狽完全不同,波廷杰去除了偽裝,重新以一位英國軍人的身份旅行。
6月11日,他在設拉子遇到了一位英國軍醫,二人結伴而行,準備加入馬爾科姆將軍的使團。
行程一下子變得輕松愜意起來,他們甚至去游覽了波斯波利斯,然后出發前往伊斯法罕。他們在伊斯法罕待了好多天,直到一天傍晚,波廷杰突然被告知有人想見他。
下樓的時候,天色昏暗,波廷杰看不清楚對方的容貌。兩個人聊了幾分鐘,他才認出了對面的克里斯蒂。
意外重逢讓兩個年輕人欣喜若狂,波廷杰在他的日記中寫道:
“那一刻,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很少有人能夠感受到如此完美的滿足感,這種感覺因為完全出乎意料而更加強烈。”
原來這天,克里斯蒂風塵仆仆趕到伊斯法罕投宿時,得知城中竟然還有兩位歐洲人?激動之余,他請求與其中一位對話。沒想到等來的是一個穿著波斯衣服的人,他以為對面是個波斯人,沒想到這個人竟然是波廷杰!
圓滿完成任務后,神經緊繃的他們終于放松下來,每天花大量時間參觀和游覽伊斯法罕的華美宮殿和熱鬧大巴扎。
一年后,1812年10月31日夜,克里斯蒂作為英國首次派往波斯的軍事使團成員,死在了俄軍對波斯軍營的襲擊中。他只來得及留下一小段關于此行的回憶,被收錄在波廷杰的這本旅行日記書后。
克里斯蒂的父親詹姆斯·克里斯蒂,是佳士得拍賣行的創始人。圖源網絡
前面提到的格蘭特上尉,則早在1810年4月,就死在另一次在波斯的探險中。也就是說,出發前的克里斯蒂和波廷杰,想必都知道格蘭特上尉已不在人世。
波廷杰則比較幸運,他在這次探險之后晉升為上校,1820年成為信德常駐行政官。1839年返回英國,被封為男爵。
1841年他前往香港,取代義律出任英國駐華全權代表,1842年代表英國政府簽署了《南京條約》,結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此后他還陸續擔任過南非開普殖民地總督、英屬印度馬德拉斯殖民地總督,并于1851年晉升為中將,直至1856年在馬耳他殖民地退休后去世。
1845年的璞鼎查肖像。圖源網絡
可以說,璞鼎查的一生是一代英國海外殖民地官員的縮影。當然,他是活下來的那個幸存者,更多的人,則死在了這場游戲的開場和途中。
本文轉載自“春野渡 ”微信公眾號2025年7月9日文章,原標題為《 穿越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俾路支 》。
本期編輯:林熙泇
本期審核:單敏敏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更多內容請見↓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