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10日凌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簽發對尹錫悅的逮捕令,其被當場收押,韓國政壇再起波瀾。
尹錫悅(資料圖)
尹錫悅的政治生涯在短短數月內經歷了斷崖式下跌。2024年12月,他發布緊急戒嚴令引發全國嘩然,隨后遭彈劾。2025年1月,他首次被捕,3月獲釋,4月被罷免總統職務。7月6日,特檢組再次申請逮捕,9日法院啟動審查,10日凌晨,他的命運再次被改寫。從國家領導人淪為階下囚,這樣的起伏在韓國憲政史上極為罕見。
法院批準逮捕的核心依據在于認定尹錫悅存在“毀滅證據”的行為。他被指指示下屬刪除加密電話記錄,試圖掩蓋關鍵信息。事后偽造戒嚴相關文件,以混淆視聽。面對調查傳喚,他不僅拒絕配合,態度還極為強硬。一系列行為讓他涉嫌觸犯妨礙執行特殊公務、違反《總統警衛法》、濫用職權、偽造公文等多項法律條文。
李在明上臺后,對尹錫悅的調查迅速推進。他推動組建內亂特檢組,力促特別檢察法通過,調查范圍不僅涉及尹錫悅本人,還包括其夫人及相關官員。這一切源于兩人多年的政治積怨。2021年,尹錫悅曾主導對李在明的司法圍剿,如今李在明掌握權力,對尹錫悅的調查力度自然不會減弱。
尹錫悅(資料圖)
“內亂罪”的指控對尹錫悅而言極為嚴重。韓國法律規定,該罪名適用于破壞憲法秩序、危害國家穩定的行為,尹錫悅濫用緊急戒嚴權力的舉動正符合相關構成要件,一旦定罪,最高可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另一項“外患罪”嫌疑同樣致命。若有證據表明他指示無人機侵入朝鮮平壤,借制造軍事沖突為戒嚴令尋找借口,等待他的也將是嚴厲判決。
尹錫悅被捕進一步加劇了韓國政治的分裂。支持他的陣營認為這是政治報復,聚集抗議;反對者則認為是正義的伸張,上街慶祝。街頭的對立情緒持續升溫,社會裂痕不斷擴大。這一事件也給韓國政治生態帶來長遠影響,或許會推動對總統權力制衡機制的強化,成為憲政制度運行中的一個重要“反面案例”。
李在明(資料圖)
李在明在處理尹錫悅案件的同時,面臨著多重執政挑戰。國內局勢的穩定是首要任務,如何彌合社會分歧,避免對立情緒失控至關重要。經濟層面,韓國當前面臨通脹壓力、出口下滑等問題,需要出臺有效政策加以修復。外交上,如何平衡與美、朝、中、日等國的關系,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為韓國爭取有利地位,考驗著他的政治智慧。
韓國的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政治改革方面,是否會借此機會完善權力監督體系,防止總統權力過度集中。外交策略上,是延續之前的路線還是做出調整,以適應新的國際環境。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韓國接下來的發展軌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