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 "美越達成歷史性貿易協議",聲稱越南輸美商品稅率從 46% 降至 20%,并對轉口商品征收 40% 懲罰性關稅。然而,這場看似 "雙贏" 的合作,實則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戰略暗算 —— 越南談判團隊原本預期的 11% 稅率被單方面推翻,轉口條款更將越南推上對抗中國的 "前線",而特朗普集團 15 億美元的高爾夫球場項目,恰在談判白熱化階段獲批。
一、關稅突襲:特朗普式 "交易藝術" 的致命一擊
根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披露,越南談判代表在長達數月的磋商中始終以 11% 稅率為基礎,甚至未在最后階段收到稅率調整通知。特朗普卻在與越共總書記蘇林的電話中刻意回避稅率問題,隨后突然宣布 20% 稅率,宣稱 "蘇林已同意"。這種 "先射箭后畫靶" 的操作,讓越南工貿部副部長潘氏勝不得不公開表態:"我們從未接受 20% 稅率,正制定措施減少對美依賴"。
更具殺傷力的是 40% 轉口關稅。美國以 "打擊貿易欺詐" 為名,實則將中國通過越南出口的電子產品、鋰電池等商品納入打擊范圍。2024 年前 9 個月,中國對越南出口額達 1050 億美元,其中 233 萬臺電視機、198.4 億元鋰電池通過越南轉口。若條款生效,越南不僅將損失巨額轉口收入,更可能被貼上 "中國貿易洗錢中心" 的標簽,成為全球供應鏈的 "污點"。
二、稀土陷阱:資源換技術的甜蜜毒藥
就在貿易談判膠著之際,美國對越南稀土資源的 "興趣" 突然升溫。越南雖同意每年供應 6 萬噸稀土,但美方要求以 "成本價" 收購,并拒絕提供關鍵分離技術。更令人警惕的是,越南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阮靈玉因收受企業賄賂、允許非法開采稀土被逮捕,暴露美國資本與越南腐敗勢力的勾結 —— 價值數千萬美元的稀土礦正以 "白菜價" 流向美國。
這種 "資源換技術" 的套路暗藏雙重風險:越南若接受低價協議,將喪失稀土定價權;若拒絕,則面臨美國 "技術封鎖 + 貿易制裁" 的雙重打擊。而特朗普集團 15 億美元的高爾夫項目,恰在談判關鍵期獲批,被越南媒體質疑為 "政治獻金換關稅讓步"。
三、地緣絞索:北約東擴的東南亞支點
越南三面環海的戰略位置,使其成為美國 "印太戰略" 的關鍵棋子。2024 年 11 月,美國向越南移交 5 架 T-6C 教練機,并承諾未來提供 F-16 戰機,表面是 "防務合作",實則要求越南在南海問題上配合美國巡航。更具深意的是,美國推動越南加入 "芯片四方聯盟"(Chip 4),試圖將其半導體產業納入美國供應鏈體系,削弱中國在電子制造業的主導地位。
然而,越南并未完全就范。2025 年 1 月,越南與俄羅斯簽署聯合軍演協議,同時加速推進與中國的兩條標準軌鐵路建設 —— 諒山至河內、芒街至海防,這兩條鐵路將使越南對華貿易成本降低 30%,徹底打破美國 "供應鏈脫鉤" 的幻想。
四、破局之路:從被動接招到主動突圍
面對美國的連環算計,越南正以 "三手策略" 破局:
- 經濟去依附:工貿部推出 "市場多元化" 計劃,2025 年對歐盟、東盟出口目標提升 40%,并與中國簽署《數字經濟合作備忘錄》,共享 5G 基站建設技術。
- 外交平衡術:越南外交部長裴青山在與王毅會面時強調 "堅持多邊主義",同時派代表團赴莫斯科洽談 S-400 防空系統采購,形成 "中美俄三角牽制"。
- 法律反制:越南國會緊急修訂《外國投資法》,要求美國企業在稀土、半導體等敏感領域必須與越南國企成立合資公司,持股比例不得超過 49%。
這場博弈的本質,是小國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較量。越南用特朗普集團的高爾夫項目換取關稅談判籌碼,借美國技術提升稀土加工能力,同時抱緊中國大腿確保供應鏈安全。正如越南總理范明政所言:"我們不做任何人的棋子,只做自己命運的棋手"。當美國試圖用關稅大棒逼迫越南選邊站時,這個曾讓超級大國鎩羽而歸的國家,再次展現了 "四兩撥千斤" 的生存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