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寫于2020年。因當時與人定好時間線上交流某書,結果,我提前準備好了,對方卻在即將開場前,臨時隨便找了個理由放我鴿子了,當時心里還挺難受的,現在再看起來,自己那會兒還挺矯情的,沒必要因為對方的錯,自我懲罰。
自前天晚上起的心情壓抑,郁悶,憂傷,到此時此刻的淡然釋懷,不經意間,自己又完成了一趟自我內心審問與外界求證的反思之旅,只是這趟反思之旅,讓我更加確證顧隨先生所言:“以悲觀之體驗過樂觀之生活”的價值追求。
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將一切都提前準備好,確證好,便就靜候交流的開始,但到了真正開始交流的時候,卻遲遲不見人影,讓我持續尷尬了幾分鐘,雖見還有另一位朋友進來,但個人此前從沒與這位朋友展開過類似的交流,故還是選擇了關閉了交流的空間。
其實,在交流前,以個人對交流者的了解而言,出現這種情況,自己還是可以預見的,以往個人都會提前反復確認,才避免出現上述問題,但那一天,我雖然料想到了這一情況,但念頭卻只是一閃而過,還是選擇相信和期待,沒有如往常般反復確認,但事實的結果,卻似乎有力的摧毀了自己理想期待中的情況。
不過,雖然沒有與原先設定好的交流者交流,但卻與另外一位交流者展開了自由交流,在這個交流過程中,彼此滔滔不絕的談了此前各自的各種境遇經歷,聊得很真誠,暢快,開心,以至于到最后快要結束時,還意猶未盡。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比較愉悅的交流過程,但為什么又會出現開篇所言的心情壓抑,郁悶,憂傷呢?實際上在自己結束交流后,就慢慢地陷入到了這種心情狀態中,因為對于我而言,這種體驗經歷不是個人所謀求的常態,而是一種非常態。
也就是對于我而言,有時與朋友坦誠地互訴衷腸,有時靜靜地傾聽家人的既往經歷,有時聆聽陌生人的境遇等等這些,都只是在生活中的某個瞬間,會集中全部心神聚焦在此,但其余的絕大部分時間都不會聚焦在此。那個人把這絕大部分時間以及心神都聚焦在哪了呢?如果用兩個詞語來形容,那就是精神上的冒險與思想上的共鳴。
但個人在這需要指出來的是,這并不是說這二者,有何高下層次之分,它們都是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個人更感興趣的,更愿意花時間聚焦全部心神追求的是后者。前者是一種活法,后者也是一種活法,并沒有高下之分,只是各有不同罷了。
但很顯然,個人選擇后者的當下現狀告訴自己,這似乎注定是一條煢煢孑立,踽踽獨行的旅程,即便個人再怎么調動,再怎么表達,都仿佛是自己一再給自己唱響一曲又一曲的“挽歌”,這似乎表達得或許過于凄涼與悲觀。
但這種悲觀之體驗,并不妨礙自己樂觀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自己無論在何種悲觀的情況下,仍然在這條道路上前行著,探索著,傳播著,這種借由無休止的閱讀體驗,所不斷實現的精神上的冒險與思想上的共鳴,是個人樂觀之生活的不竭精神動力。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在后臺留言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